首页 >
南斯拉夫内战
✍ dations ◷ 2025-08-08 05:23:53 #南斯拉夫内战
1991–1992:
克罗地亚1991–1992:
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
南斯拉夫人民军1992–1994:
克罗地亚1992–1994:1992–1994:
南联盟 塞族共和国
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
南斯拉夫人民军(仅1992年)1994–1995: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94–1995:
塞族共和国
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1998–1999:
科索沃解放军1998–1999:解体 · 内战南斯拉夫内战指的是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战争。这些相互关联的战争包括1991年的斯洛文尼亚十日战争(又称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至1995年的克罗地亚战争、1992至1995年的波斯尼亚战争、1996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内战通常被认为是欧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战争。民族对立与冲突、种族清洗、战争罪等都是其特征。战争的结果导致了前南斯拉夫境内多个主权国家的产生。此外,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该地区许多持续至今的纷争与冲突有时也被认为是南斯拉夫内战的延续。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南斯拉夫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往民主化推进,东德的昂纳克、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胡萨克在大规模改革呼声中被迫下台,其中罗马尼亚更是将大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直接处决,南斯拉夫也废止共产党一党专政决定实行自由选举,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国已经开始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如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等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身为南斯拉夫中心国家塞尔维亚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行将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的自治权力取消,引发了科索沃在1990年7月宣布独立,从此南斯拉夫国内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内战。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斯尼亚也宣布独立,但是波斯尼亚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斯尼亚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新一轮的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此外,虽然存在争议,该地区许多持续至今的纷争与冲突有时也被认为是南斯拉夫内战的延续。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洲共同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塞尔维亚撤出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战火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波斯尼亚人开火,并进行屠杀。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安全武力和科索沃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的战争。
1999年: 南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战乱造成科索沃的人口大幅减少。塞尔维亚和黑山(贝尔格莱德)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波黑(萨拉热窝)
斯洛文尼亚(卢布亚纳)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黑山 (波德戈里察)
相关
- 水生栖热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是一种嗜热细菌,其DNA聚合酶——Taq酶被全世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广泛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血容量减少血容量减少,亦称血容量过低、休克,指的是体内血量减少的状况。 它表现在体内血液体积收缩和脱盐上。常见的血容量减少的原因有:
- 抗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状的效力降低。当投入药物浓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残留的细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例如细菌可能因抗生
- 香菇多糖香菇多糖(英语:Lentinan)是从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或菌丝中分离的一种多糖,以β-1,3-葡聚糖为主,在6号位碳原子上有支链。透过静脉注射,有免疫激活和抗肿瘤活性,特别是胃癌
- 球蛋白球蛋白(Globulin)是一类蛋白质,一般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稀酸和稀碱溶液,能被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是酶的本质。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设计(英语:Drug design),又称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根据对于靶点(Biological target)的现有知识,去寻找与发明出新型药物的过程。药物设计根据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
- 丽水县丽水县(越南语:Huyện Lệ Thủy/.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凡尔登条约《凡尔登条约》是843年8月,法兰克王国皇帝路易一世(虔诚者)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的分割法兰克帝国的条约,该条约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卡洛林内战。840年路易一世死
- 苏丹三号苏丹三号(Sudan III)是一种脂肪偶氮染色剂,常用于冻结切片的甘油三酯的染色。正常状况下是红褐色结晶。苏丹一号、三号和四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3级致癌物质。其他名称还
-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译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本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性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溶菌作用,主治易感微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本品为治疗中耳炎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