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药性

✍ dations ◷ 2024-07-03 00:15:13 #抗药性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状的效力降低。当投入药物浓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残留的细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例如细菌可能因抗生素产生的活性氧诱发DNA突变而造成耐药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超突变性(hypermutability)。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抵抗。抗药性多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抗药性则亦指因长期服药,造成相同剂量却不如当初有效的情况。抗药性产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滥用,或未按处方服药。以下病原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几率较高:当中尤以抗生素耐药性最为突出。一些肿瘤细胞也会对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减低化疗功效。病毒,尤其是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也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当使用某一种药物,去对付某一种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时,该生物便有可能产生基因突变,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并会把耐药性基因遗传给其后代,从而令新的生物个体有耐药性。突变几率愈高的物种,发生耐药性的机会也愈高,而哺乳类等突变几率较低的物种,则较少产生耐药性,如老鼠一般不会对老鼠药产生耐药性。通常药效减少是因为太多物质与配体结合,导致配体敏感性下降(Desensitization)。或者因为调升与调降(英语:Downregulation and upregulation)机制,减少了配体的数量。药物或令到体内的酶加速,加快了新陈代谢而药效减少。环境也可影响药效。经常在某一环境,透过习惯化(英语:Habituation)或经典条件反射方式会令身体会适应该药物。例如吗啡使用者若经常在同一旧房间会出现高热反应,但当他们转了环境,体温却保持稳定。这也解释一些高风险药物使用在新环境的时条有可能发生药物过量而致命。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主要有4种机制:具高耐药性的病菌将使第一线医师用药困难。

相关

  • 发热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药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气管炎气管炎(英语:Tracheitis),是指一类病发于气管的炎症。虽然气管通常被认为是下呼吸道的一部分,在ICD-10中,气管炎被分类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气管炎是气管的细菌感染,并且能
  • 皮质醇皮质醇(法语:cortisol),又译成可的松(音译),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
  • 获得性免疫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常简称乙肝疫苗。是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第一剂建议于出生后的24小时内就注射,要视情况决定之后还须追加第二或第三剂。这包括免疫功能
  • SNOMED CTSNOMED CT(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 Clinical Terms,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医学术语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是一部经过系统组织编排的,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医学术语
  • 核糖体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氟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 (商品名:纽弗罗;砜/fēng/),又名“氟氯霉素”或“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是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氟甲砜霉素是一种能有效抑菌的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强于氯霉
  • 矿产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的形成作用一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