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条约

✍ dations ◷ 2025-04-27 16:11:16 #凡尔登条约
《凡尔登条约》是843年8月,法兰克王国皇帝路易一世(虔诚者)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的分割法兰克帝国的条约,该条约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卡洛林内战。840年路易一世死后,其长子洛泰尔即位,宣称自己是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同时支持侄子丕平二世继承阿基坦王国。洛泰尔的同父同母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和同父异母弟弟秃头查理结成联盟,反对洛泰尔,展开内战,最终在841年的丰唐瓦之战(英语:Battle of Fontenoy (841))中击败洛泰尔。842年,洛泰尔求和。次年,三方签订该条约。根据条约,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兄弟三人在此之前已经割据一方:洛泰尔占据意大利、路易占据巴伐利亚、查理拥有阿基坦。随着洛泰尔于855年去世,阿尔萨斯和普罗旺斯归于三子查理,阿尔卑斯山以北领土由二子洛泰尔继承,长子路易二世继承意大利和帝号。条约实行的是法兰克人的传统习俗-土地分割继承制而非长子继承制,条约中关于领土的划分没有考虑到语言和文化的连续性,导致了西欧延绵不断的冲突直至二十世纪。中法兰克王国由于领地狭长和阿尔卑斯山阻隔造成各地区沟通不畅,无法形成一个固定的国家实体,不久趋于瓦解。上述现象存在于法兰克帝国各地,对于统治者来说要重建帝国已经是不可能了,胖子查理曾短暂实现法兰克帝国的统一,不久即失败。

相关

  •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几乎世界上小孩在大约五岁时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
  • 立克次氏体等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滤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
  • 内皮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是一薄层的专门上皮细胞,由一层扁平细胞所组成。它形成血管的内壁,是血管管腔内血液及其他血管壁(单层鳞状上皮)的界面。内皮细胞是沿着整个循环系统,由心脏直
  • 尼氏征尼氏征(Nikolsky's sign)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是皮肤科常见触诊项目之一。
  • 膳食补充剂营养补充品,又称营养补充剂、膳食补充剂、营养剂、饮食补充剂、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等,是一种成分是从食物中萃取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
  • 70亿人口日70亿人口日,即2011年10月31日,这一天世界人口近似达到70亿人,这是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正式指定的日子。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位于纽约的联
  • 西伯利亚坐标:60°0′N 105°0′E / 60.000°N 105.000°E / 60.000; 105.000地理上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罗马化:Sibir)是乌拉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
  • 念珠菌症念珠菌症(Candidiasis)是假丝酵母属(酵母菌的一种)所造成的霉菌感染,在感染口腔时,就会引发鹅口疮(Thrush)。症状和病征包括在舌头、口腔以及咽喉的部位出现小白点,也可能产生例如酸
  • 过重超重的定义通常是比标准身形有更多的身体脂肪。肥胖是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粮食供应充足,且民众生活方式流于久坐不立的地方。美国成年人口中,高达64%被认为超重或肥胖,而且这一比
  • 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是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一种音节文字。线形文字B出现于青铜时代晚期,早于希腊字母(约公元前15世纪)数个世纪,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而消逝。写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