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至大论
✍ dations ◷ 2025-08-29 20:05:12 #至大论
至大论(拉丁语:Almagestum),古希腊托勒密在约公元140年编纂的一部数学、天文学专著,提出了恒星和行星的复杂运动路径。直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该书提出的地心说模型被伊斯兰和欧洲社会接受长达一千多年。天文学大成是古希腊天文学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该书对数学学者也很有价值,因为它记载了古希腊数学家喜帕恰斯已经遗失的著作。喜帕恰斯论述了三角法,但是该著作已经丢失,数学家大体上使用托勒密的书籍来当做喜帕恰斯著作和古希腊三角法的资料。《至大论》古希腊语原名《数学论》(Μαθηματικἠ Σύνταξις,拉丁化:Mathematikē Sýntaxis),9世纪阿拉伯语译成《至大论》(المجسطي,拉丁化:al-majisṭī),因为古希腊语原文在欧洲散佚,1175年的拉丁语译本译自阿拉伯语,采用了阿拉伯语《至大论》的译名,这译名自此在全欧通行。对《天文学大成》完成的日期近来做了更经确的估计,托勒密在147或148年于埃及亚力山大城东方约25公里的Canopus(在现在的尼罗河三角洲)设立了公开的碑文。稍后,N.T.汉弥敦发现Canopic碑文所载的托勒密模型的版本早于《天文学大成》的版本,因此《天文学大成》完成的时间不会早于托勒密开始观察工作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的150年。在1515年印制的这一版《天文学大成》包含13卷(称为book),总共有152页。天文学大成的宇宙论包含五个重点,它们都是该书第一卷的主题。以下是Toomer的翻译过的托勒密的原话:托勒密把行星球按照下面的顺序安放,从最里面开始依次是:其他古代的作家也曾建议不同的顺序。柏拉图 (c. 427 – c. 347 BC)将太阳放在月球之后做为第二颗;马提阿奴·卡佩拉(希元5世纪)让水星和金星绕着太阳运转;但大多数中世纪伊斯兰和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天文学家都以托勒密的学说作为首选。托勒密继承了希腊前辈的几何学工具和一部分用来预测行星在天空中出现位置的模型。珀加的阿波罗尼奥斯 (c. 262 – c. 190 BC)曾经将均轮和本轮与偏心均轮引入天文学中。喜帕恰斯(公元前2世纪)曾经以精心编制的数学模型解释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喜帕恰斯的一些天文知识传承自美索不达米亚,并且他认为希腊的模型应该比巴比伦的精确,但他未能为依然存在的5颗行星创建经确的模型。《天文学大成》继承了依巴古以简单的偏心均轮构成的太阳模型。对于月球,托勒密采用了在均轮上的本轮,然后添加了被天文学史家称为"曲柄机构"的装置:他加入了第三个称为偏心均速圆的装置,成功创建了其他行星的模型,而喜帕恰斯曾经失败过。托勒密写的《天文学大成》被当成数理天文学的教科书。他以圆的结合做基础解释行星的几何模型,组合出行星的几何模型。在稍后的书中,《行星假说》,托勒密解释如何将他的几何模型转换成三维的天球或部分的球。相对于数学的《天文学大成》,《行星假说》有时被称为描述宇宙论的一本书。托勒密在数里天文学上广泛的论文取代了绝大多数希腊天文学的古老教本。一些更为专业和不会引人入胜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成为过时的新模型。结果是,古老的教本不再被复制,而逐渐失传了。我们知道的许多天文学家的工作,像是喜帕恰斯的,都在《天文学大成》中被引用。在9世纪,由两位独力的工作者,主要是哈里发马蒙,首度将之翻译成阿拉伯文。而在当时,《天文学大成》在西欧已经失传了,或是只隐约的流传在占星学的知识中。因此西欧是翻译了阿拉伯文的版本,重新再发现了托勒密。在12世纪,西班牙文的版本产生了,后来又在腓特烈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的赞助下,从这个版本翻译成拉丁文;克雷莫纳的杰拉德则直接将《天文学大成》从阿拉伯文版翻译成拉丁文。杰拉德在西班牙的托雷多发现阿拉伯文的版本,但是有许多的专有名词是杰拉德不会翻译的,他甚至至将阿拉伯语的喜帕恰斯都保留为阿拉伯文。在15世纪,西欧出现了希腊文的版本。德国天文学家约翰·缪勒(拉丁名为Regiomontanus)在希腊教士约翰贝萨里翁授意下制作了拉丁文的精简版。大约在同一时间,特拉布宗的乔治也不仅将原本的文稿,连同评注全都翻译完成。乔治的翻译是在教皇尼古拉斯五世的赞助下进行的,目的是在取代旧有的翻译。新的翻译有很大的改进,但新的评论不仅没有,反倒引起更多的批判。教皇贬低了乔治牺牲奉献的工作,使得Regiomontanus的译本占了百余年的优势。写过《天文学大成》评论的有亚力山大的Theon (现存)、亚力山大的帕普斯(仅有残稿留存)、和阿摩纽斯·厄耳墨萨 (失传)。《天文学大成》有三种英文的翻译版本:第一种是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圣约翰学院的R. Catesby Taliaferro翻译的,被收录在《西方世界伟大著作》的第16卷。G. J. Toomer稍后也翻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于1984年由施普林格出版(ISBN 0-387-91220-7);于1998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ISBN 0-691-00260-6)。最新的版本是Bruce M. Perry翻译的,他也是圣约翰学院的教授。有一个古老的法文翻译本 (由希腊文直接翻译),共有二卷,是Nicholas Halma在1813年和1816年分别发表了的,现在可以透过网络在线上阅览:
http://gallica.bnf.fr/
相关
- 心跳停止心脏停止(Cardiac arrest)或称为心搏停止,是心脏因不能够有效收缩,而导致血液循环停止的现象,症状包含丧失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呼吸异常或中止(英语:respiratory arrest),有些
- 卵巢滤泡囊肿卵巢滤泡囊肿(英语:follicular cyst of ovary, follicular cyst),或囊状滤泡囊肿(英语:graafian follicle cyst)是一类单纯滤泡囊肿,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卵巢囊肿。这类疾病发生于未发
- 睫状体睫状体是眼球壁葡萄膜的中部环形增厚部分,宽约6毫米,通过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在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有透
- 侗水语族侗水语支是侗傣语系的一支,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贵州、海南省等省份,仫佬语在老挝亦有使用者。一共大约有200万人使用。传统上把侗水语支和泰语支分成一类,称为侗台语族。但Weera
- 苯甲腈苯甲腈是具有分子式C6H5CN的芳香化合物,简写为PhCN。苯甲腈是一种无色,有甜杏仁味的液体。它可以通过苯甲酰胺脱水或者通过氰化钠和溴苯反应制备。苯甲腈是一种有用的溶剂,可以
- 安科纳安科纳(意大利语:Ancona)位于意大利中东部亚得里亚海畔,威尼斯南部的小都市。亦是马尔凯区和安科纳省的首府。古罗马时代起就是个繁荣的港口城市,至中世纪,安科纳经常被哥特人、伦
- 疽疽是中国医学对皮下疮肿的一个统称,特点是肿胀坚硬,但肤色不变,多发于项后及背。《灵枢·痈疽》指“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
- 草酸铁离子草酸铁钾(化学式:K3),三水合物为翠绿色晶体,是一个含铁(III)的配合物,溶于水得到绿色溶液。主要用作光化剂。三个双齿的草酸根离子与铁形成八面体型配位,因此它有Λ-和Δ-两种异构
- 西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是日耳曼语族中最大的一支,包括德语、英语,还包括荷语、南非语和弗里西语。日耳曼语族其他的分支尚有北日耳曼语支和东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下面有各种分支语
- 孙孙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称孙儿或孙子,女性称孙女。在父系社会,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或者“孙”,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而自己的孙或外孙就称自己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