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木兰
✍ dations ◷ 2025-10-21 19:01:40 #花木兰
花木兰(生卒年不可考),文学作品《木兰辞》中的传说人物。原作《木兰辞》并未明示有关于木兰的所处之年代、年龄、籍贯、居住地,更没提到故事主角木兰姓花,从《木兰辞》“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整理出木兰从军出发到征战地点为黄河、黑山、燕山。张觉明《木兰史研究:故里、姓氏、时代、生平考(上)》中第1页至第45页,整理出木兰故事的时代,主要有汉朝说、三国曹魏说、晋朝说、北魏说、南朝梁说、隋朝说、唐朝说。然各派观点分歧且原作《木兰辞》提供资讯极少,是否能定论于某朝代,由于缺乏决定性证据,不可妄下定论。后人之所以称木兰为“花木兰”,应该是根据明代文学家徐渭所编的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全名《雌木兰替父从军》):“(旦扮木兰女上)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木兰辞》一位代父从军的并立有崇高军功的传奇女性人物,但未有史书记载其事迹。而是由诗歌、民间戏曲、诗歌及地方县志,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耳熟能详的古代女性从军的指标人物。原作《木兰辞》提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白话:木兰战争凯旋归来,天子坐在殿堂上召见木兰。木兰在功劳簿所记军功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也获得赏赐极丰厚的奖励。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用赏给我尚书郎的职位,请可汗赐给我千里明驼送木兰回故乡即可。注:天子、可汗是否视为同一人,或疑为不同两人,仍有待考据)。原著《木兰辞》为古乐府,于南朝陈时,被释智匠收录于《古今乐录》。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辞》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女主角在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吾父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白话:木兰的事情虽然被记载于古乐府诗《木兰辞》。但明史也有记载元末时韩贞女扮男装从军的故事,徐谓大概因为这件事替木兰写剧本。本来不知道木兰姓氏,称木兰父亲姓花名弧以及木兰后来嫁给王郎,都是徐渭杜撰出来的故事)木兰姓花。且又有一说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黄陂县志》写道“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焦竑《焦氏笔乘》也写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但是,还有木兰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她的原本姓名为韩娥。《新唐书》也有记载“少女木兰,姓任”。花木兰的籍贯也是众说纷纭,《大清一统志》称她是颍州谯郡城东魏村人(今亳州市谯城区);姚莹《康
相关
- 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系统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英语: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这项健康分类系统经过世界卫生组织九年的修订协调,终于在2001
- 医疗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营医疗保险制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一环。整体中国医保与户籍制度有深度挂勾,首先是根据身份别,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
- 姆尔特诺默县摩尔诺玛县(Multnomah County, Oregon)是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北部的一个县。成立于1854年12月22日,县治波特兰。面积1,206平方公里 (全州最小)。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
- 詹姆斯五世詹姆斯五世(James V of Scotland)(1512年4月10日-1542年12月14日),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七任君主,詹姆斯四世与妻子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之长女玛格丽特·都铎之子,1513年至1542年在
- 环绕数在数学中,环绕数(linking number)是描述三维空间中两条闭曲线环绕的一个数值不变量。直观上,环绕数表示每一条曲线缠绕另一条曲线的次数。环绕数总是整数,但有可能取正数或负数,取
- 炸弹低压爆发性旋生(Explosive cyclogenesis)又称炸弹气旋(Bomb cyclone),学术名词是“骤强暴风雪”(Bombogenesis),是指一种温带气旋急剧增强的现象,在增强的过程当中会带来不亚于热带气旋的
- 修复性司法修复式正义(英语:Restorative Justice,或译:修复式司法)基于“和平创建”(英语:peace-making,或译:和平缔造)的思维,主张处理犯罪事件不应只从法律观点,而是也应从“社会冲突”、“人际
- 印度门印度门(马拉特语:भारताचे प्रवेशद्वार;英语:Gateway of India),是建于20世纪初的拱门式纪念碑,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市。它是为了纪念第一位莅临印度的
- 黥刑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上古时代和朝鲜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奴、婢、盗、贼)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是脸上的
- 韩光渭韩光渭(英语:Kuang-Wei Han,1930年-2019年6月1日),中华民国海军少将退役,山东省即墨县人,已退休工程科学博士,是中华民国重要国防武器雄风导弹一型、二型计划主持人,被称为“雄风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