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低压

✍ dations ◷ 2025-04-25 19:13:41 #炸弹低压
爆发性旋生(Explosive cyclogenesis)又称炸弹气旋(Bomb cyclone),学术名词是“骤强暴风雪”(Bombogenesis),是指一种温带气旋急剧增强的现象,在增强的过程当中会带来不亚于热带气旋的破坏力。这个气象名词在198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教授Frederick Sanders所提出,之后气象界开始针对此种现象进行研究与分析。由于热带气旋的快速发展是正常的,并非所谓的炸弹低压。炸弹低压的定义是针对温带气旋在24小时之内中心气压下降24百帕以上的温带气旋。考虑到科里奥利力会随着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即使为相同的压力梯度,温带气旋的中心风速也相对较弱。每时间下降的压力(sin φ / sin 60°)可以透过纬度的乘法校正定义(φ=纬度)。例如在秋田市(北纬约40度)以上的天空中,当24百帕×sin(40°)/ sin(60°)= 17.8百帕左右的空气压力维持24小时,就会被称为是炸弹低压。在日本,冬季常受到极地低压的影响,在每年的2月至3月转变为温带气旋侵袭,而“炸弹低压”的影响时间则是落在每年的4月至5月,从日本海北部至日本北部都是“炸弹低压”的影响区,并以日本东北地方三陆为最常受“炸弹低压”的侵袭。而在北美地区则是以复活节前后为最常受“炸弹低压”的影响时间。“炸弹低压”的用法当中并不会在日本气象厅的天气预报中出现,而日本气象厅改以使用“急遽增强的温带气旋”来描述“炸弹低压”。在民间的天气报导当中也会使用不同的用法,例如读卖新闻使用“猛烈低气压”以代替“炸弹低压”的使用。由于炸弹低压的发展速度过快,常常伴随暴风、风暴潮等剧烈天气灾害。 在北美洲,炸弹低压可能与极地涡旋、北极气团交互影响下,使风暴增强,例如2018年北美暴风雪(英语:January 2018 North American blizzard)。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引发地震的P波与S波。

相关

  • 变形虫界变形虫门是一类似变形虫的(amoeboid)原生生物。变形虫门的多数物种靠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而移动。伪足类似于手指形状、边缘是钝的,所以称作lobopodia,直译为钝的伪足. 大多数是
  • 22iR-羟基胆固醇22R-羟基胆固醇(英语:22R-Hydroxycholesterol)是一种内源性的胆固醇代谢中间产物,参与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 胆固醇被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CYP11A1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羟基化
  • 菲巴斯·利文菲巴斯·阿龙·西奥多·利文(Phoebus Aaron Theodore Levene,1869年2月25日-1940年9月6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扎加雷(现立陶宛)的美国生物化学家,首先分析出DNA含有的四种碱基
  • 拉奥帕穆拉帕提·文卡塔·纳拉辛哈·拉奥(泰卢固语:పాములపర్తి వెంకట నరసింహారావు,Pamulaparthi Venkata Narasimha Rao,1921年6月28日-2004年12月23日),曾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副极地气候(subpolar climate),又名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Subarctic climate)、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北气候(boreal climate),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纬50ºN至65ºN
  • 塞巴斯蒂安·柯伊塞巴斯蒂安·纽博尔德·科,科男爵,CH,KBE(英语:Sebastian Newbold Coe, Baron Coe,1956年9月29日-),生于英格兰伦敦,英国前田径运动员,保守党成员,伦敦奥运委员会主席。科是伦敦申办2012
  • 吴清平吴清平(1962年-),广东蕉岭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van der Waals equation)(一译范德瓦耳斯方程),简称范氏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范氏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一种改进,特点
  • 轨道速度中天体,一般是行星,天然卫星或人造卫星以华及 聚星系统中的恒星的轨道速度,是指该天体环绕系统的质心,通常是一个较大质量天体运转的速度。它即可被用来表示天体完中成一周运转
  • 莫霍界面莫霍界面,有时简称莫荷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荷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