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黥刑
✍ dations ◷ 2025-11-19 22:05:37 #黥刑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上古时代和朝鲜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奴、婢、盗、贼)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是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但黥刑并未真正废除掉,成为刑罚制度外的一种私刑,根据统治者需要和情绪随意使用。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年间开始,黥刑又正式成为刑罚的一种附加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修订《大清律例》彻底废除此刑,前后沿用数千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秦汉时的英布就因为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额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为装饰(一说为黥面时刺成梅花形),显得格外妩媚,并且为其他女性模仿,成为唐朝流行的化妆之一。唐末各地方的藩镇相继割据,形成各自独立的军事势力,战事不断,百姓被强征参军时有逃跑,逃兵被捉回就会被黥面。宋朝的黥刑更加普遍,常对发配边远地区的罪犯附加黥刑,称为刺配。
相关
- 理查德·斯莫利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英语:Richard Errett Smalley,1943年6月6日-2005年10月28日),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罗伯特·柯尔、哈罗德·克罗托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电阻在电磁学里,电阻是一个物体对于电流通过的阻碍能力,以方程定义为其中, R {\displaystyle R} 为电阻, V
- 邪灵邪灵,指邪恶的灵体,不少宗教以及世界各地的民间信仰中也有提到。奇幻小说等文学作品常会为了表现宏大的、有史诗感的矛盾冲突而使用恶魔的意象。在这类作品中,恶魔被描写为神及
- 王文采王文采(1926年6月5日-),山东掖县人,中国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地地的含义有:
- 行政中枢行政中心又称政府,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常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会、县治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集中于在同一行政区内,或是
- 核桃核桃(walnut)是胡桃属植物的核果。但在植物学上,核桃是胡桃属植物核果中的种子,不属于坚果。核桃可食用(英语:List of edible seeds),最常见的是普通胡桃的坚果,而黑核桃(英语:Juglans
- 有机锂化合物有机锂试剂是含有碳原子与锂原子直接成键的一类有机金属化合物。锂原子具有天然的电正性,因此有机锂化合物的大部分电荷密度被推向了化学键上的碳原子一端,从而易形成碳负离子
- 张广泗张广泗(?-1749年),号敬斋。汉军镶红旗人,清朝名将。奏定镇远、安顺、大定、平远诸营制,增贵州兵额约二千九百。
- 天聪新政天聪新政,又称皇太极新政,是后金第二任统治者天聪汗皇太极继承其父努尔哈赤汗位后采取的一系列不同于前任统治者的改革举措,为日后清朝的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在努尔哈赤统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