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刑

✍ dations ◷ 2025-10-22 11:15:07 #黥刑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中国上古时代和朝鲜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奴、婢、盗、贼)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是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但黥刑并未真正废除掉,成为刑罚制度外的一种私刑,根据统治者需要和情绪随意使用。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年间开始,黥刑又正式成为刑罚的一种附加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修订《大清律例》彻底废除此刑,前后沿用数千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秦汉时的英布就因为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唐朝时的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刺青,后来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额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为装饰(一说为黥面时刺成梅花形),显得格外妩媚,并且为其他女性模仿,成为唐朝流行的化妆之一。唐末各地方的藩镇相继割据,形成各自独立的军事势力,战事不断,百姓被强征参军时有逃跑,逃兵被捉回就会被黥面。宋朝的黥刑更加普遍,常对发配边远地区的罪犯附加黥刑,称为刺配。

相关

  • 非洲人类锥虫病非洲人类锥虫病(法语: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语: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称昏睡病、嗜睡病(英语: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由布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寄生虫
  • VIPn/an/an/an/an/an/an/an/an/an/a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常见称VIP,属于一种可促进肠道血管活性(英语:vasoactive)的肽类激素,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本蛋白属
  • 浆果浆果(Berry)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常见于分属于不同科属的多种植物,例如茄科的番茄、茄子、马铃薯的果实、青椒、香蕉、忍冬科的忍冬、葡萄科的葡萄等。浆果的外果皮较薄,中
  • 羟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英语:Tutin)一种发现于新西兰马桑(马桑属的几个物种)中的有毒植物衍生物。它作为一种甘氨酸受体的强效拮抗剂,具有强效的惊厥作用。羟基马桑毒素主要用于关于甘氨
  • 马夫兹阿斯玛·马夫兹(英语:Asmaa Mahfouz,阿拉伯语:أسماء محفوظ‎,1985年2月1日-),埃及女性人权活动家,是2011年埃及革命中4月6日青年运动的发起人:她在运动爆发之前一周的1月18
  • 奥伊米亚康奥伊米亚康(俄语:Оймяко́н、雅库特语:Өймөкөөн),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一村庄,属萨哈共和国管辖。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海拔
  • D11(Antifungals for dermatological use)(Emollients and protectives)(Preparations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and ulcers)(Antipruritics, including antihistamines, anesthetics,
  • 浅田次郎浅田次郎(日语:浅田 次郎/あさだ じろう Asada Jirō,1951年12月13日-),日本的小说家。本名岩户 康次郎,生于东京中野区本町。曾加入自卫队,之后做过包括服装业的各种工作,同时持续写
  • 通古斯族群通古斯民族(俄语:Тунгус, Tungus),指居住在满洲(远东)到西伯利亚的东北亚地区,所有使用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通古斯该词来源于“Donki”,在通古斯语中意为“男人”。 有些学
  • 太延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年号,历时5年余。北凉政权曾以与太延谐音的太缘作为年号。黄初 → 太和 → 青龙 → 景初 → 正始 → 嘉平 → 正元 → 甘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