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腺苷合酶

✍ dations ◷ 2025-04-25 00:29:23 #三磷酸腺苷合酶
三磷酸腺苷合酶或ATP合酶,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一种,在这里并特指F类的FoF1ATP合酶(F Type FoF1 ATP Synthase)。它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的电化学势能,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来进行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ATP是大多数生物体中细胞最常用的“能量通货”。 它由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盐(Pi)形成。 ATP合酶催化的总体反应为:ATP合酶由两个主要的亚基Fo和F1组成,它们具有允许ATP产生的旋转运动机制。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蘑菇状的F型ATP酶可以在真核细胞的粒线体内膜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观察到。在真核细胞中,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Fo亚单位存在于膜内,F1当前,原核生物的F型ATP酶的结构已经比较清楚了:真核生物的F型ATP酶F1单元的种类的数量与原核生物相同、Fo单元的结构与原核生物相似,但是亚单位的数量不是很明了。ATP合酶的F1部分是亲水性的,并且负责水解ATP。 子单元 α {displaystyle alpha } 和 β {displaystyle beta } 创建一个具有6个结合位点的hexameter。 其中三个是催化无活性的,并且它们结合成ADP。FO是具有八个子单元的和跨膜环的水不溶性蛋白质。F1 单元催化以下ATP合成反应。F1单元催化的反映是可逆的,在进行离子运输时,进行ATP水解反应。Fo单元形成离子通道,质子可以从中通过:当质子利用电化学势能通过Fo单元时,可以带动和其连接的轴(γ亚单位),改变F1单元的结构,进而调节F1单元与ATP和ADP:Pi的结合能(Binding Energy),降低ATP生成的活化能,达到ATP合成的目的:在ATP酶的酶学模型中,验证其γ轴是否旋转占有重要地位,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vol. 386, pp. 299–302)刊了日本科学家题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rotation of F1-ATPase"的文章,报道了ATP合成酵素F1单元可以通过水解ATP造成γ亚单位(轴)的旋转,并进行了单分子观察和录像、该论文证明了保罗·博耶的“ATP合酶的旋转理论”。同年保罗·博耶,约翰·沃克和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因ATP合酶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色氨酸代谢(犬尿氨酸酶)嘧啶代谢(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线粒体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甘油磷酸穿梭)类固醇生成(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类固醇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 其他(回补反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尿素循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鸟氨酸转氨甲酰酶、N-乙酰谷氨酸合酶)乙醇代谢(ALDH2)三磷酸腺苷合酶(MT-ATP6、MT-ATP8)

相关

  • 细胞激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烟酸维生素 B3,维生素 PP烟酸(英语:niacin、nicotinic acid,也称维他命B3、维他命PP、吡啶-3羧酸),分子式:C6H5NO2,耐热,能升华。首次描述于Hugo Weidel于1873年对尼古丁的研究。它是人体
  • 锁骨锁骨 (英文:Clavicle;拉丁文:Clavicula)是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肩胛带三骨之一。硬骨鱼身上已经有其痕迹,但两栖动物却没有锁骨。除了锁骨,还有喙状骨和肩胛骨,共同组成肩胛带
  • 器官系统生物系统(Biological system),又称身体系统(Body system)、器官系统(Organ system),是生物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许多不同的器官共同组合而成,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作用。人体的系统是
  • 超自然超自然(Supernatural)又称灵异现象,包含了超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即无科学根据而所谓在自然界的力量或现象。一旦超自然能够被证实,则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学的范畴
  •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拉丁语:Regnum Francorum;法语:royaume des Francs;意为“法兰克人的王国”)是5世纪至9世纪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王国,其疆域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法兰克王国
  • 马克斯·魏因赖希马克斯·魏因赖希(1894年4月22日 - 1969年1月29日)是语言学家,专攻社会语言学和意第绪语,语言学家尤里埃尔·瓦恩里希之父。马克斯·魏因赖希(俄语:Мейер Лазаревич
  • 南岛语系南岛语系(英语: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现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约1300种语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台湾、海南
  •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是一个有高度争议性的话题,由于可得到的实证证据的欠缺,许多人认为严肃的学者不应涉足于此问题。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法语:Société de linguistique de Paris)甚至明
  • 性悖轨性悖轨(英语:sodomy,所多玛)源自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对非属自然法性行为的指称,一般是指男性与男性之间的肛交行为。也可以指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性行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口交、肛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