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 dations ◷ 2025-04-03 11:41:10 #Eu
4f7 6s22, 8, 18, 25, 8, 2蒸气压3, 2, 1 (微第一:547.1 kJ·mol−1 第二:1085 kJ·mol−1 第三:2404 kJ·mol主条目:铕的同位素铕(Europium)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Eu,原子序为63。元素以欧洲(Europe)命名。铕是一种较坚硬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容易氧化。它属于典型的镧系元素,氧化态通常为+3,但其+2态也并不鲜见。所有氧化态为+2的铕化合物都具有轻微的还原性。铕在生物体中没有重要的功用,和其他重金属相比毒性较低。铕的大部分应用都采用了其化合物的磷光特性,例如电视机的磷光体以及欧罗(欧元)纸币的防伪磷光体等。铕是一种可延展金属,硬度与铅相约。其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铕的一些性质和其半满的电子层有很大的关系。在镧系元素中,铕的熔点第二低,密度则最低。在冷却至1.8 K、加压至80 GPa时,铕会变成超导体。这是因为,铕在金属态下化合价为二,在受压的情况下化合价变为三。二价状态下强大的局域磁矩(J = 7/2)抑制了超导相态,而三价时的磁矩为零,因此超导性质得以发挥。铕是反应性最高的稀土元素。它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大约厘米大小的铕金属样本在几天之内就会整块氧化。在水中铕的反应性和钙相近,反应式为由于反应性高,就算涂上一层矿物油保护层,固体铕样本也一般不会有闪亮的金属表面。铕会在150至180 °C的空气当中自燃,形成三氧化二铕:铕在稀硫酸中容易溶解,形成淡粉红色的水合铕(III)溶液:铕一般显三价态,但有时也会形成二价化合物。这在几乎完全形成三价化合物的镧系元素中是比较少见的。铕的+2态的电子排布为4f7,因为半满的f壳层有更高的稳定性。在大小和配位数方面,铕(II)和钡(II)相似。例如,两者的硫酸盐都很难溶于水。二价铕是一种弱还原剂,且会在空气中氧化成三价铕化合物。在缺氧条件(特别是地热条件)下,二价铕足够稳定,所以会掺入钙以及其他碱土金属的矿物之中。这种离子交换过程是“负铕异常”现象的基础,即镧系元素矿物(如独居石)的铕含量相对颗粒陨石含量偏少。氟碳铈矿(Bastnäsite)的负铕异常比独居石轻微,因此成为了今天铕元素的主要来源。虽然铕的浓度一般很低,但由于它的二价离子可以很容易从其他三价镧系元素中分离出来,所以较易取得。自然形成的铕元素由两种同位素组成:151Eu和153Eu,后者的丰度为52.2%,比前者稍高。153Eu是稳定同位素,但151Eu则会进行α衰变,半衰期为7018500000000000000♠5+11−3×1018 年,即在1公斤自然铕样本中大约每2分钟发生一次α衰变事件。这一数值与理论预测值吻合。除了自然的放射性同位素151Eu以外,已知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共有35种,其中最稳定的有150Eu(半衰期为36.9年)、152Eu(13.516年)和154Eu(8.593年)。所有剩余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都在4.7612年以下,且大部分小于12.2秒。铕共有8种亚稳态,最稳定的有150mEu(半衰期为12.8小时)、152m1Eu(9.3116小时)和152m2Eu(96分钟)。质量比153Eu低的同位素衰变模式主要是电子捕获,并一般产生钐的同位素;质量更高的则主要进行β−衰变,并一般产生钆的同位素。铕是某些核裂变反应的产物,但铕同位素质量较高,其裂变产物产量很低。和其他镧系元素一样,铕的许多同位素,特别是奇数质量数和低中子数的同位素(如152Eu),拥有很高的中子捕获截面,通常可以作为中子毒物。钐-151经β衰变后会产生151Eu,但由于半衰期长,吸收中子的平均时间短,所以大部分151Sm最终会变为152Sm。152Eu(半衰期为13.516年)和154Eu(8.593年)不能作为β衰变产物,因为152Sm和154Sm都没有放射性。154Eu和134Cs是仅有的两个裂变产量高于百万分之2.5的长寿命受屏蔽核素。对153Eu进行中子活化,可以产生更大量的154Eu,但其中大部分会再转化为155Eu。对于铀-235和热中子,155Eu(半衰期为4.7612年)的裂变产量为百万分之330,其大部分会在燃料燃耗结束时嬗变成无放射性、无吸收性的钆-156。整体来说,在辐射危害上,铕比铯-137和锶-90弱得多,而作为中子毒物,铕则比钐弱很多。铕在自然界中不以单体出现。许多矿物都含有铕,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铈铌钙钛矿。相对其他稀土元素来说,铕有时会在矿物中具有偏高或者偏低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铕异常。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的微量元素分析常用到铕元素,以了解火成岩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铕异常情况,可有助重建一套火成岩之间的关系。少量的二价铕(Eu2+)可以作为某些萤石(CaF2)样本的亮蓝色萤光激活剂。Eu3+在高能粒子照射下会变为Eu2+。这种萤光矿物可以在英国北部Weardale及周边地区。英文中的萤光一词(fluorescence)就是来自此处所发现的萤石(fluorite)。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萤光是矿石中的铕所造成的。铕一般和其他的稀土元素一同出现,所以是一起开采,并之后再分离开来的。氟碳铈矿、铈铌钙钛矿、磷钇矿和独居石等矿石中含有可开采量的稀土元素。首两种为正磷酸盐矿物LnPO4(Ln表示除钷以外所有的镧系元素),磷钇矿为氟碳酸盐矿物LnCO3F。独居石同时含有钍和钇,而钍及其衰变产物都具有放射性,使处理过程更为困难。从原矿萃取和分离各种镧系元素的方法有几种。方法的选择要考虑矿物的成分和浓度,以及每种镧系元素在矿物浓缩物中的分布。矿石首先经过烘烤,再经酸碱来回浸溶,形成镧系元素的混合浓缩物。如果其中铈居多,就可将铈(III)转化为铈(IV),从而沉淀出来。利用溶剂萃取法或离子交换层析法能够增加铕在混合物中的比例。用锌、锌汞齐、电离等方法可以把铕(III)转化为铕(II)。后者的化学性质和碱土金属相似,因此可以以碳酸盐的形态沉淀出来,或与硫酸钡共沉淀。要制备铕金属,可以对熔融三氯化铕(EuCl3)和氯化钠(NaCl)或氯化钙(CaCl2)的混合物进行电离,以石墨电解槽作为阴极,石墨作为阳极。反应同时也会产生氯气。世界上有多个出产铕的大型矿藏。中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铁矿含有大量的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估计稀土金属氧化物的含量有3600万吨,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藏。中国依靠白云鄂博铁矿在1990年代成为了最大的稀土元素产国。所产出的稀土元素中,只有0.2%是铕。1965年至1990年代,美国加州山口(Mountain Pass)稀土矿场是全球第二大稀土元素来源。当地的氟碳铈矿含有较高浓度的轻稀土元素(镧至钆、钪、钇),而铕含量则只有0.1%。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出产铈铌钙钛矿,是另一个大型稀土元素产地。除铌、钽和钛以外,它拥有高达30%的稀土元素,因此是这些元素在俄罗斯的最大来源。在大多数条件下,铕化合物都具有+3氧化态。在这些化合物中,铕(III)通常与6至9个含氧配位体(通常为水)成键。铕的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都可溶于水和极性有机溶液。具亲脂性的铕配合物一般拥有类似乙酰丙酮的配位体,例如EuFOD。铕金属可与所有卤素反应:如此形成白色的三氟化铕(EuF3)、黄色的三氯化铕(EuCl3)、灰色的三溴化铕(EuBr3)以及无色的三碘化铕(EuI3)。对应的二卤化物同样可以形成:黄绿色的二氟化铕(EuF2)、无色的二氯化铕(EuCl2)、无色的二溴化铕(EuBr2)以及绿色的二碘化铕(EuI2)。铕可以和所有氧族元素形成稳定化合物,其中较重的氧族元素(硫、硒和碲)会使较低的氧化态更加稳定。已知的氧化物共有三种:一氧化铕(EuO)、三氧化二铕(Eu2O3)及混合价态氧化物Eu3O4,其同时含有铕(II)和铕(III)。其他的氧族元素化合物包括一硫化铕(EuS)、一硒化铕(EuSe)和一碲化铕(EuTe),三者均为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铕在高温下分解,经过硫化形成一硫化铕:铕的主要氮化物为一氮化铕(EuN)。虽然铕存在于大部分稀有元素矿物之中,但由于分离过程的困难,所以直到19世纪末该元素才被分离出来。威廉·克鲁克斯在1885年对稀有元素的萤光光谱进行过分析,其中的一些“异常”谱线后来发现来自于铕元素。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于1890年首次发现铕元素。他在钐钆浓缩物的分馏提取物中,观测到了既不属于钐,又不属于钆的谱线。然而,一般的说法是法国化学家尤金·德马塞发现了铕。他在1896年怀疑新发现的钐样本中有一种未知元素的污染物,并在1901年成功将其分离出来。他依据欧洲的名称“Europe”将此元素命名为“Europium”。196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掺铕正钒酸钇红色磷光体。但在彩色电视机工业即将革新之时,独居石加工厂却无法维持足够的铕元素供给,因为独居石的铕含量一般只在0.05%左右。当时莫利矿业位于加州山口的氟碳铈矿藏即将开启运作,当地的稀土矿含有异常高的0.1%铕含量,所以能够支撑这一工业。在铕磷光体被发现之前,彩色电视机的红色磷光体很弱,以致其他颜色的磷光体须要抑制才能保持颜色的平衡。铕磷光体能产生明亮的红光,因此不再须要调低别的颜色,彩色电视机的亮度也可以大大提高。自此铕就一直用于电视机和电脑荧屏的生产中。加州山口稀土矿场之后面临中国白云鄂博铁矿的竞争,后者能产出铕含量为0.2%的矿石。弗兰克·斯佩丁(Frank Spedding)对发展离子交换技术所作出的贡献在1950年代中革新了稀土工业。他曾自述在1930年代在做有关稀土元素的演讲时,一位老人说要向他献上几磅重的氧化铕。当时这算作是极大量的铕,所以斯佩丁并没有认真对待。但不久后他确实收到了内含几磅氧化铕的邮件。这位老人正是发展了氧化还原铕纯化方法的赫伯特·纽比·麦科伊(Herbert Newby McCoy)。铕的商业用途非常有限。几乎所有应用都用到铕在+2或+3氧化态下的磷光特性。在激光器和其他光电装置中,铕可以作玻璃的掺杂剂。三氧化二铕是一种常用的红色磷光体,用于CRT电视机和萤光灯中。它也是钇基磷光体的激活剂。彩色电视机屏含有0.5至1克铕元素。三价铕磷光体能给出红光,但二价铕的萤光颜色则取决于主体晶格,一般靠近蓝色。两种铕磷光体(红、蓝)加上黄绿色的铽磷光体,可产生“白”光。通过调节不同磷光体的比例,可以产生不同色温的白光。这种萤光系统一般应用在螺旋型萤光灯泡中。一些电视机和电脑荧屏也同样使用这种系统作为其三个原色。萤光玻璃的生产也用到了铕。除掺铜硫化锌之外,另一种持续发光的较常见磷光体就是掺铕氯酸锶。铕的萤光性质还能用在新药研发筛选过程中,以追踪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欧罗纸币的防伪磷光体也含有铕。铕配合物,如Eu(fod)3,可以用作核磁共振光谱法的位移试剂,但这项应用已近乎被平价超导磁铁所淘汰。手性位移试剂(如Eu(hfc)3)今天仍被用于测量对映异构体纯度。没有明确证据显示铕的毒性比其他的重金属高。氯化铕的急性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为550 mg/kg,急性口服LD50为5000 mg/kg。硝酸铕的腹腔注射LD50为320 mg/kg,口服LD50超过5000 mg/kg。粉状的铕金属有自燃或爆炸的危险。

相关

  • D50–D77ICD-10 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为WHO整理的各类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营养性贫血 (D50-D53)溶血性贫血 (D55-D59)再生障碍性
  • RR00-R09 涉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10-R19 涉及消化系统和腹部的症状和体征R20-R23 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症状和体征R25-R29 涉及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30-
  •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英语: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英语: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英语:Gram
  • 抗药性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征状的效力降低。当投入药物浓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残留的细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种药物的能力。例如细菌可能因抗生
  • 多黏菌素B多粘菌素B(英语:Polymyxin B,又名多黏菌素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它是从一种名为Bacillus polymyxa的细菌中被分离出来的。多粘菌素B是多粘菌素的一种,由两
  • 放射虫门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
  • 蛋白尿蛋白尿(法语:Protéinurie,德语:Proteinurie,英语:Proteinuria),在尿液中出现过量蛋白质的现象。出现这个症状时,可能是短暂的异常状态,可以恢复,身体状况仍然是正常,也可能是肾功能出现
  • 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一个松散的名词,用来描述随着信息活动和信息产业增加的一种经济。当前并没有关于信息经济的共同定义。这是由于事实上研究者只关心部分信息活动的增加,而不是它有无
  • 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英语: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WYSIWYG)是由菲利普·威尔逊(Flip Wilson)所提出的一种电脑文本编辑器方面的技术,使得编辑文字时在屏幕上直接呈现最终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