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

✍ dations ◷ 2025-05-15 08:59:31 #蛔虫病
蛔虫病(英语:ascariasis),是一种经线虫动物门的寄生虫蛔虫所导致的疾病。超过85%的感染病例─尤其是蛔虫数目非常少的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随着蛔虫数目的增加,便可能会出现症状:一开始可能会有呼吸困难与发烧的情况,之后产生腹部肿胀、腹痛与腹泻。儿童是最常被感染的族群,而该疾病也会导致儿童体重无法增加、营养不良与学习问题。蛔虫病是经由食用或饮用存有从粪便而来的蛔虫卵之食物或水而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生吃蔬菜、瓜果。在春夏季节,气候温暖潮湿,适于蛔虫繁殖发育,人更容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的卵会在肠道孵化,孵化的幼虫会穿过肠壁、经由血液而迁移到肺部。这些幼虫会侵入肺泡,往上通过气管,感染者气管受到刺激而产生咳嗽反射,将这些幼虫咳至咽喉,随后吞入这些幼虫。被吞入的幼虫会经由胃部,再次进入肠道成长为成虫。蛔虫病可以藉改善卫生条件预防,包括厕所的普及化与粪便的妥善处理。以肥皂洗手也被认为有预防效果。在感染率大于20%的区域,一般建议对所有居民定期投药治疗,但重复感染仍然相当常见。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阿苯达唑、美鞭达唑、左旋咪唑衍生物、或双羟萘酸噻嘧啶(英语:pyrantel pamoate)来治疗蛔虫病,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三苄糖苷(英语:tribenoside)与硝唑尼特(英语:nitazoxanide)等。全球大约12亿人罹患蛔虫病,最多感染的地区包含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这使得蛔虫病成为最常见的土壤传播蠕虫病疫(英语: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截至2010年,该疾病导致2,7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3,400人有所下降。另外一种蛔虫(英语:Ascaris)会感染猪只。在中国有些地方,蛔虫被叫做“消食虫”,误以为它能帮助人消化,事实上,蛔虫是寄生在小肠中吸取人腹内的营养物质它靠在肠内摄取半消化的食物来生活,因此易造成儿童的营养不良,中国民间称之为“疳积”、“虫疳”。

相关

  • 天体生物学天体生物学(英语:astrobiology),旧称外空生物学(xenobiology),是一门研究在宇宙中生命起源、生物演化、分布和未来发展的交叉学科,并不只限于地外生物,或包括对地球生物的研究。在天
  • 芽孢杆菌属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模式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和著名的致病菌炭疽杆菌等。此属细菌中有专性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他们遍布于各种环境,有些独立存在亦有些会寄
  • 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与另一汽化过程“沸腾”不同的是,蒸发只会发生于液体的表面,而且可在任何温度发生。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需要加热,可以在低于沸点时蒸发,也可以在沸点时进
  • 外阴炎外阴炎是指外阴皮肤、黏膜炎症性病变,由病原体或刺激性物质刺激引起。表现为瘙痒、疼痛、烧灼感,活动、性交、大小便时感觉不适。外阴炎包括有非特异行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
  • 牛皮癣干癣(英语:psoriasis,/soʊˈraɪ.əsᵻs/,学名为银屑病,又称“白疕”或“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特色是在身上出现一块一块异常的皮肤。通常,这些块状皮肤异常会发红、发
  • 组织 (生物学)组织旧称
  •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奈瑟菌或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简称为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所导致的脑膜炎而闻名,亦会造成脑膜炎球菌血症(一种致
  • 尸斑尸斑(Livor mortis)是指动物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停留在尸体的低处,红血球从血清中进一步分离沉积,在表皮下形成可见的紫红色淤斑现象。人类的尸斑一般在死亡后0.5-2小时开始
  •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collagen) 占哺乳类动物总蛋白质约20% ,也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它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是韧带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
  • 深南部深南部(Deep South 或 Lower South),又称为棉花州(Cotton States),也常被译为南方腹地,是美国南部的文化与地理区域名称,与“上南方”(Upper South)相对。深南部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