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

✍ dations ◷ 2025-11-24 05:58:03 #蛔虫病
蛔虫病(英语:ascariasis),是一种经线虫动物门的寄生虫蛔虫所导致的疾病。超过85%的感染病例─尤其是蛔虫数目非常少的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随着蛔虫数目的增加,便可能会出现症状:一开始可能会有呼吸困难与发烧的情况,之后产生腹部肿胀、腹痛与腹泻。儿童是最常被感染的族群,而该疾病也会导致儿童体重无法增加、营养不良与学习问题。蛔虫病是经由食用或饮用存有从粪便而来的蛔虫卵之食物或水而感染。常见的感染途径为生吃蔬菜、瓜果。在春夏季节,气候温暖潮湿,适于蛔虫繁殖发育,人更容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的卵会在肠道孵化,孵化的幼虫会穿过肠壁、经由血液而迁移到肺部。这些幼虫会侵入肺泡,往上通过气管,感染者气管受到刺激而产生咳嗽反射,将这些幼虫咳至咽喉,随后吞入这些幼虫。被吞入的幼虫会经由胃部,再次进入肠道成长为成虫。蛔虫病可以藉改善卫生条件预防,包括厕所的普及化与粪便的妥善处理。以肥皂洗手也被认为有预防效果。在感染率大于20%的区域,一般建议对所有居民定期投药治疗,但重复感染仍然相当常见。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阿苯达唑、美鞭达唑、左旋咪唑衍生物、或双羟萘酸噻嘧啶(英语:pyrantel pamoate)来治疗蛔虫病,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三苄糖苷(英语:tribenoside)与硝唑尼特(英语:nitazoxanide)等。全球大约12亿人罹患蛔虫病,最多感染的地区包含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这使得蛔虫病成为最常见的土壤传播蠕虫病疫(英语: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截至2010年,该疾病导致2,7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3,400人有所下降。另外一种蛔虫(英语:Ascaris)会感染猪只。在中国有些地方,蛔虫被叫做“消食虫”,误以为它能帮助人消化,事实上,蛔虫是寄生在小肠中吸取人腹内的营养物质它靠在肠内摄取半消化的食物来生活,因此易造成儿童的营养不良,中国民间称之为“疳积”、“虫疳”。

相关

  • 舌病舌病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舌部疾病,种类很多。舌病很常见。例如,在美国,估计成人患病率为15.5%。舌病在戴假牙和吸烟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泉古菌门泉古菌门(拉丁语:Crenarchaeota)是古菌的一个大分支,包括很多超嗜热生物,但在某些海洋里的超微浮游生物中也占有相当比例(尚未成功培养),也有肠道中分离出的种类(餐古菌目)。它们和其
  • TNF-α1A8M, 1TNF, 2AZ5, 2E7A, 2TUN, 2ZJC, 2ZPX, 3ALQ, 3IT8, 3L9J, 4TSV, 5TSW· cytokine activity ·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id
  • 润肤剂润肤膏,是一种日用品,功能是润肤及护肤。润肤膏由天然物料或者石油等化学物料合成。在商品市场上定位为化妆品或药品。润肤膏在冬日令皮肤避免干燥损伤。润肤膏保持皮肤湿润,可
  • 糖(sugar)泛指各种可食用的带有甜味的晶体,有甜味、短链、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许多会用在食品。糖在有机化学中属于糖类,由碳、氢及氧三种原子组成。单糖是结构较简单的糖,包括
  • 美他环素美他环素又称为“甲烯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美他环素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及肝脏损害。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
  • 进食障碍进食障碍(英文:Eating disorder),又称摄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它指的是会影响当事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异常进食习惯。进食障碍包括短时间大量进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导致体重偏轻的
  • 鹿鼠白足鼠属(Peromyscus),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的一属,而与白足鼠属(球鹿鼠)同科的动物尚有里约稻鼠属(里约稻鼠)、叶耳鼠属(沙叶耳鼠)、洞鼠属(粗毛洞鼠)、大耳攀鼠属(大耳攀鼠)等之数种哺
  • 时区美国时区是覆盖美国及其属地九个时区的总称,配以由联邦及地区立法制订的夏令时法规使用。美国时区由《美国法典》第15章(Title 15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第260节规定,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