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我
✍ dations ◷ 2025-10-22 08:16:22 #超我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本我(拉丁语:id,德语:Es)是在无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它的能量是来自“最大的储水池”(the great reservoir)。只有本我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它是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英语:libido)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而不关心社会的规则,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它不能忍受任何挫折,就像一个被溺爱的小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88。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本我没有对错判断力,也有想自我破坏的欲望。意涵:仅注意人类生物需要的满足,透过社会化的过程,把人类的“本我”加以限制驯服。心理学上的自我(拉丁语:Ego, 德语:Ich)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自我用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如延迟享乐。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则包括无意识。心理学上关于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复杂,并常牵涉到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意涵:个人的生物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相互协调折衷,所表现出来的“自我”。超我(英语:super-ego,德语:Über-Ich)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则支配,想要完美,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同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而令到自我左右为难。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阉割情结(castration 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意涵:因应社会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期待,形成“超我”的动力。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并称为心理防卫机制 或自我防卫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本我对应了人脑中央部位,自我对应了前额叶皮质, 超我对应了眶额叶皮层。
相关
- 多西环素-5,10,11,12a-tetrahydroxy-6-methyl- 4a,5,5a,6-tetrahydro-4H-tetracene-1,3,12-trione多西环素(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Doxycycline”)也称为“强力霉素”“伟霸霉素”
-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斑贴试验贴布试验,又名斑贴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是否有特定物质会导致患者过敏性或发炎肌肤。任何人被怀疑有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英语: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或过敏性皮炎,需要经过
- 中世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的灭亡,终于东罗马帝国(公元1453年)的灭亡,最
- 四甲尿酸四甲尿酸(Theacrine)全名是1,3,7,9-四甲基尿酸,是由古布阿苏(英语:Cupuaçu)及茶树叶子上提炼的生物碱。四甲尿酸有抗炎性及镇痛的效果,其结构类似咖啡因,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腺苷
- 性网络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桐生操桐生操,是两名日本作家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共用的笔名。桐生操主要发表世界上各种文化的野史,成名作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其它主要著作包括《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2》、《世
- 庄逢甘庄逢甘(1925年2月11日-2010年11月8日),本名霖,字逢甘,江苏常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早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2年赴重庆入读交通
- 卡拉哈里沙漠卡拉哈里沙漠是非洲南部的一大平原沙漠。沙漠本身处于同名的卡拉哈里盆地中央。覆盖总面积约900,000平方公里。覆盖博茨瓦纳中南部,奥卡万戈三角洲南面,马卡迪卡迪盐沼南、纳
- 晋江话晋江话属于闽南语泉州话,晋江各镇腔调小有区别,东南北各镇是讲的是泉州海口腔闽南语,泉州海口腔以青阳、石狮为代表。西面的池店个别村、紫帽、磁灶大部分村,内坑、安海和东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