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尔舒

✍ dations ◷ 2025-11-10 21:17:43 #施密尔舒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俄语: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контрразведки СМЕРШ Народного комиссариата обороны СССР是1943年至1946年苏联工农红军中负责军事反谍的机构。 也称作反间谍特别行动(机构)(俄语:Специальные Методы Разоблaчения Шпионов),缩写为施密尔舒(俄语:СМЕРШ。。1941年7月17日,苏军反间谍机构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部。而负责内务部队反谍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三局在1942年1月并入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部。1943年4月14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将主管内务和国家安全的部门重新分划成三个组织:。1943年4月19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施密尔舒”)组建。 该机构的领导人是维克多·阿巴库莫夫直接向斯大林负责。1946年5月3日改为苏联国家安全部第三总局。1954年至1991年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三总局。官方列出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国防委员会官方宣称“施密尔舒”从内部政治威胁和外国间谍中保护了苏联,但它在1943-1946年间承担了许多其他任务。“施密尔舒”的反间行动包括搜索并摧毁反革命行为,寻找和询问敌军间谍,处置未按时返回的苏联间谍,以及确认缴获文件的实用性。“施密尔舒”同样也在红军中活跃,它被用来保证红军的作战质量,改进规章制度,清除无能的领导,防止自残、恐慌和无纪律。其他“施密尔舒”活动包括:在占领区公审勾结间谍者;打击黑市交易和经济犯罪;从敌军间谍手中保护重要材料和指挥部;对俘虏以及外国归来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施密尔舒”同样在德军后方操控反对党派并检验他们对苏联的忠诚度。“施密尔舒”会逮捕并消灭反苏维埃的党派、破坏者、间谍、阴谋者、逃兵、以及叛徒和在前线的犯罪者。除此以外,“施密尔舒”专注于斯大林直接指挥的反间谍、暗杀、反暴乱以及维和行动。1946年“施密尔舒”重新接受武装力量人民委员会(NKVS)的领导。“施密尔舒”在1946年5月4日被解散。“施密尔舒”的活动包括“清洗”被释放的俘虏和苦工。“施密尔舒”同样执行逮捕参与反共武装力量的苏联公民如纳粹德国的俄罗斯解放军。当战争接近尾声,“施密尔舒”被下达了寻找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并且可能的话要活捉他或带回他的尸体。红军军官以及“施密尔舒”间谍发现在元首地堡附近希特勒自杀后焚烧点残骸并试图分析确认他的死亡。据报告剩余部分在1970年4月被埋在了马格德堡“施密尔舒”的总部附近在执行反间谍任务方面,“施密尔舒”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为成功的机构。“施密尔舒”的活动导致无数德国情报机构和人员的被占领、抛弃和渗透,有时候“施密尔舒”变成了两个机构。事实上,德国开始把损失在90%以下的任务都视为是“令人满意的”。根据德国方面的资料,战争中苏联使大约39,500名德国间谍徒劳而返。“施密尔舒”利用许多不同的反间谍战术:线人,安全部队,通讯战,还有假情报。“施密尔舒”通过在每个营安插成员建立起一套线人系统。每个“施密尔舒”成员都会列一个“居民”表,这些“居民”都会招募6到8个线人作为他们自己的“保护居民”。线人被要求报告军中同情敌人、逃兵、不爱国的态度、士气低迷等并被授权在必要的情况下执行“紧急纠正行为”。“施密尔舒”招募了1,540,000到3,400,000名线人,这大约是红军总数的20%。然而,将近一半的线人是受“施密尔舒”的强迫才不得不为之工作的。为了确保红军后方安全,“施密尔舒”疏散平民和设立检查站,以维护物质控制。接着,间谍寻找并逮捕可能是德国间谍的“嫌疑犯”。最后,“施密尔舒”审问被捕者。为了用假情报迷惑德国情报机构,“施密尔舒”建立了广播回放,并且在整个战争中播放了超过183个假广播。“经验”行动是通讯战最好的例子。1943年5月至6月,“施密尔舒”利用3名德国间谍传播了关于库尔斯克反攻中的红军开始挖壕沟而不准备进攻的假消息,这为红军的突袭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战盟国最大的军事行动,巴格拉基昂行动中,“施密尔舒”通过逮捕的德军间谍传递了苏军有120万人的假情报 。“施密尔舒”在德国后方创建和控制的党派行动中起主要作用。在红军收回德国占据的领土后,“施密尔舒”对党派进行了调查以验证他们对制度的忠诚度。二战末期,美国军队缴获的德国间谍文件显示“施密尔舒”拥有六个总局,六个部门以及三个分支。总局指挥包括前线就间谍在内的情报战,而部门则负责接收和破译来自敌人的信息。“施密尔舒”还有其他三个小组:保卫处,负责保护和管理“施密尔舒”的设施和囚犯;“托伊卡”,作为军事法庭可以在审判前执行惩罚;以及管理局和秘书处,专为“施密尔舒”指挥官服务。下表是德国情报部门推测的“施密尔舒”结构: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下表表示“施密尔舒”另一可能的结构:

相关

  • 卫生假说卫生假说(英语:hygiene hypothesis)是一种医学假说,指童年时因缺少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与寄生虫,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进而增加了罹患过敏性疾病
  • 己酮糖己酮糖是分子中有酮基的己糖,主要有阿洛酮糖、果糖、山梨糖、塔格糖等。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奥托·哈恩奥托·哈恩(德语:Otto Hahn,1879年3月8日-1968年7月28日),生于法兰克福逝于格丁根,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获194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945年颁发)。哈恩1904年从镭盐中分离出一种新
  • 门罗主义门罗主义(英语:Monroe Doctrine)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的一种思想观点,是一项关于美洲大陆控制权的美国外交政策。表明美国政府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
  • 瓦拉赫奥托·瓦拉赫(德语:Otto Wallach,1847年3月27日-1931年2月26日),德国化学家,1910年以研究脂环族化合物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47年,瓦拉赫出生于柯尼斯堡,他的父亲是一位信仰路德教的
  • span class=nowrapTbsub2/sub(SOsub4/sub)sub&g硫酸铽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b2(SO4)3。用硫酸溶解氧化铽(III),可以得到硫酸铽。
  • 森索夫奥列格·根纳季耶维奇·森索夫(乌克兰语:Олег Геннадійович Сенцов,1976年7月13日-),乌克兰电影制片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后,克里米亚
  • 麻木感觉减退(hypesthesia)是多种医学病症的常见继发效应,表现为体感或感觉减弱,或者感受刺激的部位敏感性部分丧失,俗称麻木。感觉减退主要由神经损伤和血管阻塞引起,进而导致被阻塞
  • 拜新同硝苯地平(英语:Nifedipine),商品名拜新同(Adalat),是一种二氢吡啶(英语:dihydropyridines)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断L-型钙离子通道。硝苯地平主要用来治疗心绞痛(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
  • 军事战术军事战术(希腊语:Taktikē,管理军队的艺术)是使用武器或军事单位,进行攻击或防御敌人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战术亦随着哲学和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以目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