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的翻译

✍ dations ◷ 2025-04-27 19:57:30 #自2019年2月可能不适合百科全书的条目,翻译,学术文献

《林纾的翻译》是钱锺书在1963年3月对林纾的翻译成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林纾是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与魏易、王庆骥等人通过口译,翻译一百六十多部小说,其中六十多部是世界文学名著,有英、法、美、德、俄、希腊等十多国家的作家,如小仲马、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狄更斯、司各得、易卜生、伊索、笛福、雨果、哈葛德等。

钱锺书指出林纾虽然经常漏译、误译,但后来他重温了大部分的林译,发现许多都值得重读。本文分析林纾对原作除了烦删外,还有增补的作用,功力甚至胜过原作的弱笔或败笔,得出“宁可读林纾的译本,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的结论,理由是“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哈葛德的原文很笨重,对话更呆蠢板滞,尤其是冒险小说里的对话,把古代英语和近代语言杂拌一起。……林纾的译笔说不上工致,但大体上比哈葛德的轻快明爽”。钱还指出,林译除了节译之外,还有增饰的句子,例如《滑稽外史》第三三章中:“方司圭尔引皮时,而小瓦克福已大哭,摩其肌曰:‘翁乃苦我!’”。“翁乃苦我”事实上是林纾别出心裁的对白,原文并没有此句。

钱锺书从小就嗜读林译小说,他回忆说:“林纾的翻译所起的‘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我自己就是读了他的翻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钱锺书以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在于——化,“林纾的翻译”有一段话:“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说文解字》卷十二《囗》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囗’,‘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言为’、‘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林纾的翻译》谈论的重点不是“化”,而是翻译这门艺业不能回避的“讹”。

钱锺书文中指出,“林纾四十四五岁,在逛石鼓山的船上,开始翻译,他不断译书,直到逝世,共译一百七十余种作品。”“接近三十年的翻译生涯显明地分为两个时期。癸丑三月(民国二年)译完的《离恨天》算得前后两期之间的界标。在它以前,林译十之七八都很醒目,在它以后,译笔逐渐退步,色彩枯暗,劲头松懈,使读者厌倦。”

相关

  • 根肿黑粉菌门根肿黑粉菌属 Entorrhiza Talbotiomyces根肿黑粉菌纲(学名:Entorrhizomycetes)是担子菌门黑粉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仅含一个目(根肿黑粉菌目,Entorrhizales),该目下也仅含一个科(
  • 刀豆刀豆(Canavalia)为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为豆科下的一个属,含70-75种不同种刀豆。
  • 水晶体晶状体,又称晶珠,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也是唯一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为一个双凸形扁圆体,包以透明被囊。晶状体在角膜与虹膜之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前,其周缘部被晶状体悬器(睫状
  • 梅泽试剂梅泽试剂(英语:Melzer's reagent, Melzer's solution,英文中非正式简称Melzer's),是一种真菌学家辅助鉴定真菌的化学试剂。梅泽试剂是一种成分为水合氯醛、碘化钾与碘的水溶液。
  • 阿玛柯德《阿玛柯德》(Amarcord)是意大利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所执导的一部电影,是费里尼的半自传式电影,也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卖艺春秋(英语:Variety Lights)》(1950)• 《白酋长(英语:T
  • 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英语: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Niugini;印尼语:Papua)位于澳大利亚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岛屿。有时,本岛亦被称为“巴布亚”,但有时巴布亚亦单指本岛的一部分。此外,印尼官方过
  • 高于铺镇高于铺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县城东南12千米。高于铺镇下辖以下地区:王各庄村、西闫庄村、东闫庄村、苏头村、屯头村、苏辛庄村
  • 小亨特·哈里斯小亨特·哈里斯(英语:Hunter Harris Jr.;1909年11月27日-1987年3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萨姆豪斯顿堡人,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曾任美国太平洋空军总司令。小亨特·哈里斯是1930届弗吉尼
  • 约纳坦·约翰松 约纳坦·利勒布罗尔·约翰松(瑞典语:Jonatan Lillebror Johansson,1975年8月16日-)是一名已退役的芬兰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司职前锋。约翰松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流浪者和查尔顿竞
  • 对一个人的伤害就是对所有人的伤害对一个人的伤害就是对所有人的伤害(英语:An injury to one is an injury to all)是世界产业工人组织(IWW)普遍使用的座右铭。 比尔·海伍德(Bill Haywood)在自传中归功于戴维·科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