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黎巴嫩抗议,是指2015年8月起,在黎巴嫩所发生的一系列抗议事件。最初抗议的起因是在7月时,当局关闭了垃圾掩埋场之后,垃圾无法有效处理的问题形成危机,并蔓延到全国。
示威者在抗议时高呼“Ash-shab yurid isqat an-nizam(英语:Ash-shab yurid isqat an-nizam)”,意即“要求推翻政权的人们”(the people want to bring down the regime),此一口号曾在阿拉伯之春时被广泛使用 。
本次抗议的导火线“纳梅”(Na'ameh,阿拉伯语:الناعمة)掩埋场,是黎巴嫩政府于1997年10月23日,委外发包给黎巴嫩的SUKOMI清洁公司的。垃圾场设置在贝鲁特以南约20公里处的纳梅镇,1998年1月起正式营运。该处掩埋场由两个原采石场构成,1号掩埋场原为石灰石采石场,距离海岸线约2.5公里,2号场原为砂石场,距离海岸线约4公里:217。双方原始签订为十年使用期的合约,预估2号场可掩埋的垃圾量为1,788,000公吨,并在使用六年后饱和,至多运用压缩垃圾的技术延长至十年;且最初环评时认为1号场距离海边太近,垃圾造成的污水可能会影响生态,建议不使用,但若“应急”使用时,可扩大到约300万吨:217。
然而事实上,这个当年作为临时用的垃圾掩埋场,却从1997年一直被使用至2015年,掩埋量也早已远超过300万吨数倍。2014年,忍无可忍的当地居民与环保人士开始发动激烈抗争。
2015年1月,黎巴嫩环境部决定推迟关闭纳梅掩埋场,这导致了当地居民的愤怒;在一片争议声中,内阁延长了SUKOMI与另一家清运公司Sukleen的合同,新的计划是把位于贝鲁特东北部,波尔哈蒙(Bourj Hammoud(英语:Bourj Hammoud))山的垃圾,也一并转运到纳梅,并将全黎巴嫩分为六个垃圾清运区,每两区由一家承包商负责。而此由环境部长制定的新计划,最终也在政府内部的高层军方人士与安全官员的相互角力与争执下宣告流标。
同年7月17日,环境部在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下令关闭了纳梅掩埋场,并中止了与清运公司的合约,而纳梅镇的居民也架起路障,阻止垃圾车再进入,于是垃圾危机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