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拔毛癖
✍ dations ◷ 2025-11-23 20:58:32 #拔毛癖
拔毛癖是一种强迫行为,患者会有反复拔除头发、睫毛、胡须、鼻毛、耻毛、眉毛或其他体毛的冲动,有时会造成明显的光秃区块。过程中会试图停止拔毛,不过努力多半会失败。拔毛癖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分类为冲动控制疾患,但仍然有人对本疾病的分类存疑。拔毛癖有时看起来像是一种习惯、瘾、抽动症或强迫症。拔毛癖通常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沮丧或压力都有可能引发拔毛癖。受到社会大众的观念影响,患者往往会隐匿自己的病情,因而很难确切估计拔毛癖的盛行率;美国有250万人可能患有拔毛癖,盛行率约1%。拔毛癖通常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显示,以相反习惯训练(英语:Habit Reversal Training)辅助药物治疗的方法是成功的。在相反习惯训练中,医师会训练患者学习认知自己拔除毛发的冲动,也会教导他们转移这种冲动。相反习惯训练也包括行为记录,医师通常会指示患者制作拔毛事件的日志,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地点、拔下的毛发数量,还有当时在想什么、感觉如何。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发现自己通常会拔除毛发的情况,并发展出避免拔毛事件发生的对策。药物治疗方面,一项小型的双盲实验研究显示,氯米帕明——一种三环抗抑郁剂(现在已少用)——能显著改善症状。氟西汀(百忧解)和其他类似的SSRI型药物治疗拔毛癖的效果有限,而且经常会造成显著的副作用。根据弗莱德·潘索(Fred Penzel)的说法,抗抑郁剂甚至可能加重拔毛癖的病情。拔毛癖患者中,也有仅借由行为治疗、家族治疗及支持性会谈治疗等非药物疗法即痊愈的病例。拔毛癖的患者遍及各年龄层;20岁以前较常见,症状开始发生的年龄平均在9到13岁之间。学龄前儿童中,男女患者各占一半;青春期前至青少年时期,女性患者较多,所占比例在70%到93%之间。现在有证据指出易患拔毛癖的倾向与基因有关。近年来报告的拔毛癖案例增加,或许是因为社会赋予拔毛症状的污名已经减少。全球人口中,拔毛癖患者比例的估计值已经从1-3%上升到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影响。命名由François Henri Hallopeau(英语:François Henri Hallopeau)于1889年所创建,取语源于希腊语θρίξ/τριχ; thrix(原意为“头发”),以及τίλλειν; tíllein(原意为“拉动”)和μανία; 狂热(原意为“疯狂”)。拔毛癖患者的生活相当正常;然而,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 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同侪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压力似乎是拔毛癖的一项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拔毛行为)。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症状又会复发。很多精神科医师将拔毛癖归类为习惯行为,与咬甲癖(onychophagia)或强迫性皮肤搔抓症(英语:Excoriation disorder)同类。这些疾病兼具精神疾病与和身体疾病的特征:精神疾病方面,它们像是强迫症,因为看见或感觉到某个身体部位会引起焦虑;身体疾病方面,则像制式行为疾患(英语: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因为患者会不停做出重复的动作,而不会感到困扰,或者他们对这些动作并不完全自觉。有人怀疑目前将拔毛癖与纵火狂、问题赌博、窃盗癖同样归类于冲动控制疾患的分类方式并不恰当,需要修订。有一项研究显示拔毛癖患者的小脑体积较小。拔毛癖患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焦虑、沮丧、强迫症的问题。拔毛癖患者可能会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来的头发,称为食毛癖(英语:trichophagia)。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毛石肠梗阻症候群,名称取自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姑娘,因停滞在消化道中的毛球会从胃部延伸至小肠甚至大肠而得名),甚而致死。因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此疾患可能在家庭内遗传。它更常是会发生在有着强迫症患者的家庭里。拔毛的病征可能是因为焦虑所引发的。人们通常会承认有拔自己的毛发。在检查时,可以找到断裂的发丝。其他可能出现类似条件的疾患包含身体畸形恐惧症,然而在此疾患的人们除去毛发的原因是因为其想要让自己的外表更好看。在一项研究中,被怀疑会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实验用小鼠体内后,小鼠就开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笼内其他小鼠毛发的强迫行为。这显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并且会代代相传。
相关
- 卫氏肺吸虫卫氏肺吸虫(学名:Paragonimus westermani,又译卫氏并殖吸虫)为斜睾目住胞科并殖属的动物。是一种扁平似似咖啡豆的寄生虫,是肺吸虫症致病原中最重要者,必须透过数种中间宿主才能感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
- 胰脏炎胰脏炎(英语:Pancreatitis)也称为胰腺炎,指的是胰脏的发炎。胰脏是身体里的一个大型器官,位置在胃后方,功能有分泌消化酵素等等。 胰脏炎有两种,分别是急性(英语:Acute_pancreatitis)
- 嗜血杆菌属H. aegyptius H. aphrophilus H. avium H. ducreyi H. felis H. haemolyticus H. influenzae H. parainfluenzae H. paracuniculus H. parahaemolyticus H. pittmaniae Haem
- 酰胺醇类抗生素酰胺醇类抗生素是一种抗生素。常见的有得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临床常用的品种为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制剂有甲砜霉素片、氟苯尼考注射液、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等。抗菌
-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能受体(英语:Adrenergic receptors,或称为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类接受儿茶酚胺类物质刺激的代谢型G蛋白偶联受体,所接受的儿茶酚胺类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尽管
- 抗利尿激素1jk4, 1jk6, 1npo, 2bn2·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receptor binding · neuropeptide hormone activity · neurohypophyseal hormone activity · V1A vasopre
- Mayo Clinic坐标:44°1′20″N 92°28′0″W / 44.02222°N 92.46667°W / 44.02222; -92.46667梅奥诊所医学中心(英语:Mayo Clinic),又译为梅奥诊所、梅约诊所、马约诊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
- 碳水化合物糖类(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广布于自然界。糖类的另一个名称为“碳水化合物”,其由来
- 头孢特仑头孢特仑(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efteram”)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卡茚西林) · 替卡西林 · 替莫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 哌拉西林 · 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