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圈

✍ dations ◷ 2025-09-03 08:53:36 #麦田圈
麦田圈(英语:Crop circle)是在麦田或其他农田上,透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的几何图形,主要出现于欧洲与北美洲,英国巨石阵,英国图形山丘(English hill figures),West Kennet Long Barrow等古迹附近的农作物田园中。目前有很多麦田圈被他人揭示或制作者自己承认,并称目的是取乐或招揽游客,曾有人获利三万英镑,还有一些是厂商的广告、艺术家的创作。近来摄录设备及网络传播的发达,已经有许多制造麦田圈的影片流出。麦田圈有数多种类型,大致可粗分为六种不同类型:最早出现的麦田圈文献记载是在1678年8月22日,出现在英国东部赫特福郡的一份木板版画小册子刊物里面,名为“魔鬼的收割者”。但是一位深入研究调查该插画的学者Andy Thomas,在2005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发现这幅插画共有四种不同的版本,而且每种版本里面所绘画的魔鬼眼睛及身体的斑纹都不一样。该文章作者的结论里面,告诫大众极有可能这个插画的来源是个恶作剧。1972年,英国发现现代第一个麦田圈。麦田圈现象在197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83年,全球首席麦田圈专家英国人Andrew Colins成立国际圆圈现象研究中心。1991年有二位退休老人Bower与Chorley,出面承认数十年间的许多麦田圈是他们制造的,目的是为了恶作剧,但他们的自我表白更多的被认为是想出名,而且他们制造的麦田圈仅仅是用脚踩着木板压平麦杆,并不具备真正的麦田圈(详见下述)麦杆弯折处有焦痕等特征;比这两人还要早出道的制作者是伦敦的约翰·伦德伯格(John Lundberg),他早期制作的比较粗糙,后来慢慢掌握到窍门,图案越做越精致,还为媒体公开表演。2008年5月,第一次在韩国也发现了麦田圈的现象,但资料不多无法证实是否为真麦田圈。英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奇尔波顿天文台(Chilbolton)附近的麦田出现了一些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圆圈图形,不同于以往的麦田圈几何图形模式,在空中俯瞰后发现是一个脸(非常像拍摄于火星的人脸山丘);3天之后同一农地,出现了一排又一排大小相当的小方块,与1974年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从波多黎各Arecibo望远镜发出的二进制讯息相似。1974年的内容是传达人类有关的信号(人类用的计算方式、创造地球生命的主要化学物元素、DNA代码、外型身高、数量、住在太阳系的第三行星、发射讯息用的无线电望远镜素描),而2001年出现这样的麦田圈,有人猜测是外星人的回信,显示对方使用(或可理解)同样的计算系统、生命组成比人类多一个硅元素、DNA组成的核苷酸类型和数量与人类一致、DNA呈双-三对螺旋、外观上头比较大,约高4英尺、住在(类似太阳)恒星的第三、四、五行星、人口213亿、最下方画了一个复杂的仪器素描。在前一年(2000年)同一个地方出现了与仪器图形相同的麦田圈,有人认为是外星仪器,照比例反推算其天线直径约为80,976米。怀疑者认为,1974年发送的讯号目标是25000光年远的M13星系,至今仍未到达,外星人为何已回信了?显然有人造的嫌疑。在Crabwood镇很接近Hampton的Winchester,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横纹。在空中看,这些横纹组成了类似人形的图案(但不像人类)与一个内涵图案的圆盘。这个麦田圈的构图方式类似于电视显像的构图方式,而圆盘内的图像由Paul Vigay先生(2009年2月被发现死于海边,死因不明)翻译成了可读的数据。他原本是想破译这个图形的,却发现每隔8个位元就会出现错误。他猜测这可能是某种二进制代码,他依照美国资讯交换标准码的由内往外的逆时针方法,重新破译这个图形,最后破译出现了若干讯息。然而,该图形的翻译结果还是颇具争议,因为译文明显不通顺,且没有可读性。如果这些图形是高智慧生物所传达的讯息,那么他们是一定掌握人类语言的简单文法的。批评者认为Paul Vigay是在用类似“圣经密码”的解释法去牵强地解读它,即把讯息丢入一个计算机程序,让电脑程式推算不同的文句组合,直到得出一个看似有意义的讯息为止,然后再加入少许人为的、主观的成分来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在理论上(无限猴子定理),只要时间足够,我们最终也能通过一个计算机程序从一堆无意义的文字中得出莎士比亚的名句。有些麦田圈制造者和农民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因为现在英国的麦田圈产业,已经是庞大的观光收益来源之一,估计一年可达14亿美元;这个观光事业包含每天的观光巴士及直升机载客的运输量,其它还有出书、摊位卖T恤、书籍、饰物等等,所以常常在夜间秘密制作以免提前曝光。已有两次麦田圈设计比赛冠军出炉,制作团队都于一夜之间压制出惊人的巨大麦田圈。也有团体于2004年在五小时内完成庞大复杂的麦田圈。另有团体压制出非常庞大复杂的麦田圈图案,在2008年国家地理频道的“奇闻大揭秘”系列节目中播过。2002年,以此为题材,由奈特·沙马兰导演、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灵异象限》(Signs)上映。

相关

  • 列奥尼达一世列奥尼达一世(希腊文: .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
  • 脂类组学脂类组学(英语:Lipidomics)是生物系统中细胞脂类途径和网络的大规模研究。“脂类组(英语:Lipidome)(Lipidome)”一词用于描述细胞,组织,生物或生态系统中的完整脂类谱, 是“代谢物组(Met
  •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英文:Psychoanalysis)或称心理分析学,是于19世纪末期由奥地利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立的一门学科。当时精神病学普遍受生物学的影响,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发
  • 妊娠毒血症子痫前症(拉丁语:pre-eclampsia, preeclampsia,缩写为PE),又称前兆子痫,早前也称为妊娠毒血症(英语:toxemia),为怀孕期间发生的疾病,其特征为高血压与蛋白尿。该疾病通常发生于第三孕期
  • 士的宁番木鳖碱(英语:Strychnine),又称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又译士的宁,士的年(有时被错写成土的宁),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一般用来毒杀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对人类亦有剧毒(成人的致死量约为5mg/
  • 政治生态学生态政治学又称生态政经学或生态政治经济学(英文:Political ecology),其在本质上与政治生态学或称政治生态(Ecological Politics)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以环境与生态为主要的对象,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ˈaɪjuːpæk, ˈjuː-/),又译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化学与应用
  • 周兴铭周兴铭(1938年12月4日-),浙江余姚人,生于上海,中国计算机科学家。1956年8月考入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70年随学校南迁到长沙工作。1986年任教授。1987—1993年任
  • 跨时区澳大利亚时区是覆盖澳大利亚及其属地三个时区的总称。三个时区分别为澳大利亚西部标准时间(AWST; UTC+08:00)、澳大利亚中部标准时间(ACST; UTC+09:30)和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AE
  • 晚侏罗世晚侏罗世(Late Jurassic)是侏罗纪的第三个世,也被称为上侏罗统(Upper Jurassic)地层,在欧洲又名麻姆世(Malm);其地质年代在163.5百万年前至145百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