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希尔斯云
✍ dations ◷ 2025-10-09 09:32:59 #希尔斯云
内奥尔特云(英语:Inner Oort cloud),又称希尔斯云(英语:Hills cloud)是一个推测存在的星周盘区域,位于距太阳3千到2万天文单位之间的空间,处于柯伊伯带外侧、奥尔特云内侧。根据推测,内奥尔特云区域呈圆盘状,内部的彗核是奥尔特星云的数十甚至数百倍,是长周期彗星很好的补充源。如果内奥尔特云区域确实存在的话,位于这一区域内的彗星数量将是奥尔特云的五倍。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扬·奥尔特提出了奥尔特云的概念。他认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能孕育长周期彗星的云团。在1981年,美国天文学家杰克·希尔斯提出在奥尔特云内侧存在一个能产生彗星的区域,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内奥尔特云”或“希尔斯云”区域。希尔斯认为,这一区域中产生的彗星比奥尔特云外侧更多。在希尔斯提出内奥尔特云的概念后,西德尼·范登贝赫和马克·贝利两名天文学家分别在1982年和1983年推测了内奥尔特云的结构。内奥尔特云区域受到太阳影响较少,因此很可能较好维持了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环境。因为内奥尔特云受到的太阳引力作用比奥尔特云外侧更强,内奥尔特云得以保持圆盘状,而不是像奥尔特云外侧那样呈球壳状。根据推测,内奥尔特云区域的彗核和彗星的数目都比奥尔特云外侧要多,这一区域甚至可能是太阳系中彗星最密集的区域。内奥尔特云可以产生大量进入太阳系中心的彗星雨,来自内奥尔特云区域的彗星甚至有可能曾撞击地球,造成过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内奥尔特云内的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奥尔特云外侧,补充奥尔特云的质量。这也很可能是奥尔特云内一直有天体在离开太阳系或靠近太阳中心,却能一直维持存在的原因。内奥尔特云区域天体的总质量目前尚无精确值,一项研究认为内奥尔特云天体的总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3.8倍,也有人估算这一数字应该是500-1000倍地球质量。
相关
- 皮革皮革或称革,是指经鞣制等制革过程处理的动物皮肤,是一种服装和工艺材料。二十世纪以来还用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制造外观模仿皮革的材料,称为“人造革”。因此来自动物
- 矮化病毒科极微小病毒属 Nanovirus 香蕉顶束病毒属 Babuvirus矮化病毒科(Nanoviridae)又译作极微小病毒科或奈米病毒科,是单链DNA病毒的一科,下有两属:
- 直径在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中,直径是圆形的特性之一,是指穿过圆心且其两端点皆在圆周上的线段或者该线段的长度是最长的,一般用符号d或著Ø表示。在一般的度量空间(也就是定义了距离的
- 神经上皮细胞神经上皮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可行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而后,子细胞会经由不对称的细胞分裂,产生一个与亲代相同的细胞及另一个非干细胞的先驱细胞或神经元。
-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英文: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是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发明的,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已翻译成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挪威文、土
- 攻受在男同性恋文化的同性性行为中,攻(1、Top)、受(0、Bottom)和不分(0.5、Versatile)都是用于描述性行为中的位置,特别是男男性行为的肛交中。1通常是肛交中的插入方,而0则往往是被插入
- 裂蹄热带孔菌裂蹄热带孔菌(学名:Tropicoporus linteus),是一种菌丝体蕈类,属于热带孔菌属(Tropicoporus)。本物种长期被认指的是中医常说的桑黄,但2012年,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吴声华等人
- 马宗晋马宗晋(1933年1月4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吉林长春。籍贯吉林吉林。195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 安东尼奥·葛兰西安东尼奥·葛兰西(意大利语:Antonio Gramsci;1891年1月23日-1937年4月27日)是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也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创立的“文化霸权”理论对后世影响
- 鳞龙形下纲鳞龙形下纲(学名:Lepidosauromorpha)是一群血缘与蜥蜴较近,离主龙类较远的双孔亚纲动物。唯一存活的次群是鳞龙超目,包括喙头蜥、蛇、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