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点和远日点

✍ dations ◷ 2025-10-24 16:31:04 #天体力学,轨道,地球,行星,小行星,彗星

各个星体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大致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星体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时候,这一点位置叫做远日点。

近日点(perihelion)这个字来自希腊字的和,意思分别是和。则源自前置词,意思就是(相似的字还有和分别是在轨道上离地球最近和最远的点。)。

在太阳系内所有的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一种非圆形的)(任何只绕行太阳公转的天体,轨道都是接近椭圆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近日点进动,以阻止轨道成为简单的封闭曲线,像是椭圆)。因此,它们都会有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合称为拱点,以轨道离心率测量轨道的扁平度(与理想的圆的差异。)。

近日点是行星、小行星、彗星或任何环绕太阳的天体,在轨道上最接近太阳的点。它与天体在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远日点相对。

地球大约在每年的一月3日最接近太阳,而在七月4日左右离太阳最远。不同年份最接近和最远离的日期参见拱点。

地球在一月最靠近太阳和七月离太阳最远时的距离相差大约500万公里(310万英里)。地球在一月初的近日点时,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亿4710万公里(9,140万英里);相对的,在七月初的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亿5210万公里(9,450万英里)。因为远日点时距离的增加,在给定的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近地点的93.55%。当七月冬天降临南半球时,地球位在远地点,由于距离的增加降低了太阳辐射,加上白天也比较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南半球的冬天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比六个月后在近日点一月的北半球冬季获得的热量要少。

(反过来,南半球一月夏天近日点,太阳照射能量高于,北半球七月远日点。?)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在北半球是冬天,而在南半球是夏天,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不会影响到季节的改变。相反的,地球的季节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的转轴倾角是23.4度,没有垂直于公转轨道的平面。这使得地球在12月和1月离太阳较近时,北半球是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因此冬天落在阳光不是直接照射的北半球,而夏季的阳光几乎是直接照射在南半球,而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无关。

近日点是指行星、彗星等天体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天体轨道只能有一个近日点。

地球上近日点时间:一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471亿千米,这一点叫做近日点。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远日点是指行星、彗星等天体在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点。远日点最多有一个。

当天体轨道为椭圆时,该天体仅有一个远日点。当天体轨道为双曲线或抛物线时,没有远日点。

地球上远日点时间:七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为1.52亿千米,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由于其他大行星(主要是木星)的摄动影响,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也有进动现象,周期约为21000年,每年约1.03',也就是说每58年地球推迟一天到达近日点,比如公元1250年地球到达近日点的时间在冬至附近,而现在目前则是每年1月3日或4日到达近日点。从长期来看,地球近日点的进动虽然微小,但也是造成地球气候冷暖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斯拉夫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Milankovich)于1930年提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地轴倾斜度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和近日点的位置变化有关。

相关

  • 房室结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是正常情况下兴奋(神经电讯)由心房传至心室的唯一途径。它位于右心房科赫三角(triangle of Koch)的心内膜深面,其前端发出房室束。其主
  • 末次冰期末次冰期(英语: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现数次的进退。冰退称为间冰段
  • 海上共和国海上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he Marinare)是中世纪意大利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一批繁荣的城市国家的统称。传统上,其定义特别是4个意大利城市: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
  • 生产者自养生物,也称为生产者(producer,autotroph),在台湾称为自营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少数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 亚里士多德主义亚里斯多德主义(英语:Aristotelianism),又称亚里斯多德学派,受亚里斯多德著作启发而成立的哲学传统。最早由逍遥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学者对于亚里斯多德著作的注解而成立。在古
  • 有限应变理论有限应变理论(finite strain theory)也称为大应变理论或大形变理论,是连续介质力学中处理有较大应变或转动的形变,已不符合无限小应变理论假设下的理论。此情形下,物体在未形变的
  • 忒亚忒亚(古希腊语:Θεία,字面意思是“女神”)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提坦。 她的一个别名是欧律法厄萨(Εὐρυφάεσσα,字面意思是“放出光辉的”)。忒亚是第一代的12位提坦神之
  • 泰勒冰川坐标:77°44′S 162°10′E / 77.733°S 162.167°E / -77.733; 162.167泰勒冰川(英语:Taylor Glacier)是南极洲的冰川,位于横贯南极山脉麦克罗伯特森地泰勒谷,全长约54公里,发源自
  • CV-32 雷伊泰号莱特号航空母舰(USS Leyte CV-32)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十五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埃塞克斯级的五号舰。她原命名为王冠点(Crown Point),以纪
  • 赣龙铁路赣龙铁路自江西省赣州至福建省龙岩市,全长290.1公里。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设想了修建这条铁路,他称之为赣闽线。从1914年开始,这条铁路多次勘测选线。赣龙铁路于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