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毒鹅膏菌

✍ dations ◷ 2025-08-10 17:04:59 #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学名:Amanita verna),又名白毒伞、春生鹅膏,为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真菌,是致死率极高的毒蕈。大型子实体(即蘑菇)出现在春季,这是它和鳞柄白毒鹅膏生长时间不同之处,后者多出现在夏秋季; 它的菌盖, 菌柄和菌褶都是白色。蕈伞凸面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夏季到秋季时,可在阔叶林或针叶林地上发现散生或群生的子实体。全株纯白色,菌盖属中型大小约5~10cm。有膜质菌环、根部有菌托。与一样是剧毒的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 virosa)很相似,但可以在其上滴氢氧化钾溶液会变黄色、菌柄上有鳞片、外型较大来做区别。在日本与“鳞柄白毒鹅膏菌”(A. virosa)、“毒鹅膏”(A. phalloides)合称“猛毒菌御三家”,因此三种真菌常均被误认为外观相似的白色食用真菌,而误食造成中毒。在欧美被称为“fool's mushroom”(傻瓜的蘑菇),因其与可食用的蘑菇外观非常相像、但也被称为“Destroying Angel”(毁灭天使),因外观、毒性与同是剧毒的鳞柄白毒鹅膏菌相似。由于危险性太高,建议一般人别摘采白色的真菌来食用。毒性极强,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食用后6~24小时会有腹痛、呕吐、下痢等肠胃性毒菌的症状,大约一天就完全康复,但4~7天后会出现更严重的肝脏或肾脏等内脏机能障碍的症状,如黄疸、肝脏肥大、消化器官出血等,如未即时做消化道洗净、血液透析则有可能死亡。鳞柄白毒鹅膏与鳞柄白毒鹅膏菌(与毒鹅膏同是剧毒)非常像但菌柄没有鳞片,不过也有不可单以此区别的说法。

相关

  • 二十面体在几何学中,二十面体(icosahedron)是指具有二十个面的多面体。正二十面体是五种正多面体之一,因此,名称明确为正二十面体。然而,在化学中,二十面体主要指的是正二十面体。在二十面
  • 壳聚糖壳聚糖(英语:Chitosan),是一种线性多糖,当中由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单位)和N-乙酰葡糖胺(乙酰单位)随机分布,并透过β-(1-4)糖苷键组合而成。由于甲壳素(Chitin)也有多个译名,如几丁质或壳多糖
  • 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荣格出生于瑞士一个凯斯威尔的村庄。荣格六个月大时,家庭移
  • 得特宫得特宫(意大利语:Palazzo del Te)是位于意大利曼托瓦的一座宫殿建筑。得特宫修建于1524年至1534年期间,由拉斐尔的门徒朱利奥·罗马诺设计。1630年时,宫殿曾遭到洗劫。现在得特宫
  • 自然杀手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简称NKT细胞(NKT cells),是一类异质的T细胞,与T细胞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拥有部分相同的特征。许多NKT细胞都能识别非多型的CD1d(英语:CD1d)分
  • 英吨英吨(ton)或吨是英制单位,使用地区主要为英国、美国与一些英联邦国家。其和公吨(ton或metric ton)有所区别。广义的英吨又可分为长吨(long ton)和短吨(short ton)。
  • W·W·诺顿公司W·W·诺顿公司(英语:W. W. Norton & Company)是一家总部设在纽约市的美国出版公司。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它一直由员工拥有。该公司以其《诺顿选集》(特别是诺顿英国文学选集(英
  • 讲谈社兰登书屋讲谈社 讲谈社国际 讲谈社科学 讲谈社Comic Create 讲谈社Famous Schools 讲谈社出版服务中心 讲谈社物流 King Records 短歌研究社 第一通信社 音羽建物 第一纸业
  • 史瓦兹半径史瓦西半径(Schwarzschild radius)是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都存在的一个临界半径特征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尤其在万有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16年卡
  • 弗朗西斯·马里恩弗朗西斯·马里恩国家森林(英语:Francis Marion National Forest)是座美国的国家森林,地处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北部,因革命英雄弗朗西斯·马里恩(英语:Francis Marion)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