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文物馆

✍ dations ◷ 2025-11-10 20:39:53 #国家广播文物馆
国家广播文物馆,前身为1940年兴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战后作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分台,因其电波涵盖范围广大,后来改隶属于国防部,国防部迁出后做为展示广播相关文物的博物馆,以数座巨大天线为明显地标。日治时期1937年,日本政府决定兴建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对抗中央广播电台的强大功率,选择于民雄地区兴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由台湾总督府营缮课课长铃置良一设计,于1938年动工,1940年完工。当时使用的广播塔为两座206米高的T型天线铁塔,装备日本电气(NEC)制造的MB-15-A型100瓩中波发射机,于该年9月28日正式开播,电波涵盖范围远及东南亚和中国江苏省及南京市等地区。民国时期1945年,民雄放送所由原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的中国广播公司接收管理,改为“台湾广播电台民雄播送机室”,使用中央广播电台呼号。嗣后并增添微波传送系统,1954年新建四塔定向天线系统,同年5月20日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民雄机室”并开始对华中地区播音。1980年,因中央广播电台改隶国防部,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发射基地”。1998年,中央广播电台脱离国防部,并与中国广播公司海外广播部合并。因本身历史悠久,故于改制前即规划为“国家广播文物馆”,于1999年元月正式开馆。2001年,国家广播文物馆被嘉义县政府登录为嘉义县历史建筑,并被文建会列入台湾历史建筑百景。2005年,国家广播文物馆加入文建会“地方文化馆”的行列,并于11月13日正式挂牌。目前民雄分台拥有四部发射机(三部短波、一部中波,中波发射功率有50千瓦和100千瓦,短波发射功率有50、250千瓦),接收台北总台制播的节目,并使用1206千赫(100千瓦)、1422千赫(50千瓦)、7130千赫(50千瓦)对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及海外播音。原747千赫(250千瓦)已经被注销执照,但频率仍保留。日治时期建成的民雄放送局招待所国家广播文物馆国家广播文物馆的正门国家广播文物馆的天线国家广播文物馆的东南面外貌原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坐标:23°33′53″N 120°25′47″E / 23.56474°N 120.42970°E / 23.56474; 120.42970

相关

  • 毒蝇伞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
  • 约翰·肯德鲁约翰·肯德鲁爵士,CBE,FRS(英语:Sir John Kendrew,1917年3月24日-1997年8月23日),英国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17年出生于英国牛津。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
  •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简称甲促素释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是由下丘脑(Hypothalamus)所制造的肽类激素(Peptide Hormone),能够调节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
  • 梅干梅干(英语:prune),亦作西梅干、洋李干或洋李脯,以跟中国南方传统的零嘴酸梅干作分别,泛指多种以西梅、李或其他欧美李属品种果实制成的干果。 用来制作梅干的水果都是离核型的核果
  • 南齐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
  • 迪德夫拉雷吉德夫(或名拉迪耶迪夫,Radjedef;约公元前2528年-约公元前2520年在位)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是胡夫的儿子,卡夫拉的同父异母兄弟。一般人认为他因谋杀了他的哥哥卡瓦布,原来的王位
  • 瓦连京·亚宁瓦连京·拉夫连季耶维奇·亚宁(俄语:Валентин Лаврентьевич Янин,1929年2月6日-2020年2月2日),俄罗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29年生于维亚特卡,在家族悲剧的
  • 12S MT-RNR1线粒体12S RNA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核糖体(mitoribosome,MR)中的rRNA,沉降系数约为12S长度约为959nt。在人类细胞中,12S rRNA由MTRNR1基因编码。哺乳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种都包含37
  • 国际音标扩展国际音标扩展(英语:Extens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ExtIPA)设计用于描述问题发音。然而,部分符号(尤其是变音符号)偶尔用于描述正常发音的细节。用于问题
  • 18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