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沙奇病毒
✍ dations ◷ 2025-02-23 20:40:32 #克沙奇病毒
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又称柯萨奇病毒,分类上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成员之一,依感染新生幼鼠之临床症状与组织病理特性分成A、B两群。克沙奇病毒A群(Group A coxsackievirus, CVA)包含23种血清型(serotype),主要感染未成熟的小鼠肌细胞,造成广泛性的肌肉发炎诸如肌炎(myositis)及无力肢体麻痹症(flaccid paralysis)等。克沙奇病毒B群(Group B coxsackievirus, CVB)包含6种血清型,能造成新生幼鼠全身性多重器官及组织感染,包括心脏、胰脏、肝脏、肾上腺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上与多种新生儿疾病有关,包括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itis)、肝炎(hepatitis)、肺炎(pneumonitis)及凝血病变(coagulopathy)等。依据病毒核酸序列相似性,可将肠道病毒属分为5个种,不同血清型之克沙奇病毒被归类在不同种兹列于下:血清型 CVA2-8,10,12,14,16 归类在Human Enterovirus A(HEV-A)、血清型CVA9及CVB1-6 归类在Human Enterovirus B(HEV-B),血清型 CVA1,11,13,15,17-22,24则归类在Human Enterovirus C(HEV-C)。克沙奇病毒并非新病毒或新疾病,这是婴幼儿常见的感染。克沙奇病毒是肠病毒科成员之一,这类病毒由口腔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通常有1到5天之潜伏期。这段时期通常没有症状或仅有点发烧。通常克沙奇病毒感染都不是致命的,除非病人免疫不全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等。与其他肠病毒一样,常流行于夏季及秋初。下列症状及疾病由肠病毒(包括克沙奇病毒)所引起。发烧在幼儿不明的发烧常是肠病毒科成员造成的。病毒虽在肠内繁殖,但却很少有胃肠炎的症状。皮疹较常出现在年幼儿童,出疹外观、时间并不一定。较特殊的是手足口病,这是由克沙奇病毒 A16,A5及A10等感染所造成的。此病主要癹生在五岁以下,有发烧、口腔内出水泡、手足及会阴部出现皮疹及水泡等症状。此疹不痛不痒、不结痂。病情通常在一周内康复,很少并发症。咽唊炎发烧 1到 4天,口咽部出现小水泡及溃疡,食欲差、喉痛、吞咽困难。部分有呕吐、腹痛等症状。出血性结膜炎结膜下出血,红肿、流泪等,约一周康复。心肌炎及心包膜炎可发生在较大儿童及成人,严重者会致命。脑炎-脑膜炎出现发烧、头痛、无力及颈僵硬等症状。发烧可到40C,持续 3到5天。通常可完全痊愈。先天性及新生儿感染包括肝炎、心肌炎、脑膜炎,可致命。
相关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英语: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缩写UNIDO)是联合国下15个专门机构。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和加速发展
- J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教养教养(parenting)也称为养育或育儿,是指促进及支持儿童的体适能、情绪、社会及智力的发展,从婴儿期间一直拓展到成人。教养也就是将一个儿童培养成长成成人的过程。父母的教养方
- 唾液腺唾腺(英语:salivary gland;亦称唾液腺、涎腺)是脊椎动物的消化腺之一,位于口腔周围,人类的三大唾腺为腮腺(英语:parotid gland)(parotid gland)、颌下腺(英语:submandibular gland)(submand
- 恋爱DNA研究所X《恋爱DNA研究所X》(韩语:연애 DNA 연구소-X,英语: ),为韩国MBN电视台于2019年推出的综艺节目,由尹施允、BOOM、秀彬、郑素谭、申奉仙、MC Gree等人共同主持,节目主轴为帮助尽管表
-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UN编号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number)是一组4位数字的编号,它们可以被用来识别有商业价值的危险物质和货物(例如爆炸物或是有毒物质)。这种数字架构在国际贸易当中被广泛使用,以便于标注
- Taq DNA聚合酶结构 / ECOD结构 / ECODTaq聚合酶是由钱嘉韵于1976年从嗜热细菌海栖热袍菌(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的DNA聚合酶。Taq聚合酶的常用简称有Taq Pol(或Taq酶)。Taq酶常用于放大
- 包为民包为民(1960年3月-)原籍浙江省镇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他是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
- ATCvet代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英语: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C),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