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琵雅芙

✍ dations ◷ 2025-10-20 03:45:23 #爱迪·琵雅芙
伊迪丝·琵雅芙(Édith Piaf,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原名伊迪丝·乔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是法国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之一。1915年12月19日琵雅芙出生于巴黎的贫困家庭,父亲是马戏团团员,母亲是街头歌手。父母离异后,因为母亲无力抚养,父亲又加入军队,只好让她跟着经营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长大,从小就接触社会最底层的人群。琵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这也是她的艺名“小麻雀”(La môme)的由来。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剧一生的写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爱的赞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爷》(Milord,1959年)和《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后,琵雅芙因为车祸的伤害,染上注射吗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琵雅芙因肝癌死于格拉斯,终年48岁,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于同一天逝世。法兰西共和国为她举行了国葬,使她成为国家的标志。法国人亲切地称伊迪丝·琵雅芙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电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则反映了她悲剧而传奇的一生。尽管已经存在许多关于伊迪丝·琵雅芙(Édith Piaf)的人物传记,伊迪丝·琵雅芙的大半人生仍然被笼罩在神秘之中。伊迪丝·琵雅芙原名为Édith Giovanna Gassion,出生于美丽城(Belleville),这是一个拥有高移民率的地区。据说琵雅芙出生在美丽城72号街的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证明上显示她出生于Tenon医院,这是一家位于巴黎二十区美丽城的医院。伊迪丝(Édith)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护士伊迪丝·卡维尔(Edith Cavell)所命名的,伊迪丝·卡维尔因为帮助法国士兵逃离德国战俘营而被处死;而伊迪丝·琵雅芙的琵雅芙(Piaf)则是她在20年走红之后所得到的昵称,这是“小麻雀”(sparrow)在巴黎大区 (法兰西岛)的方言。伊迪丝·琵雅芙的母亲是安妮塔(Annetta Giovanna Maillard,1895年至1945年),她的父亲拥有法国与意大利血统,而母亲则有柏柏尔人的血统。她是里窝那(Livorno)人,这是一个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的西部港口城市。她以琳恩·玛莎(Line Marsa)这个名称在一个咖啡厅担任驻唱歌手。伊迪丝的父亲路易士(Louis-Alphonse Gassion,1881年至1944年)原本在剧院工作,后来沦为诺曼底的一个街头杂技演员。伊迪丝的父母后来抛弃了她,于是她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与外祖母艾玛(1876年至1930年)住在一起。1916年,伊迪丝的父亲在跟随法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把她交给在诺曼底经营妓院的祖母来照顾。在那里工作的妓女们也时常帮忙照顾小伊迪丝。据说伊迪丝从三岁到七岁之间因角膜炎而失明。根据伊迪丝的一篇传记描述,伊迪丝在妓女们凑钱把她送到圣女小德兰(Thérèse of Lisieux)朝圣之后便恢复了视力,本人认为那次不可思议的奇迹般的康复是朝圣的结果。在1929年,年仅十四岁的伊迪丝跟随父亲在法国街头卖艺,也是在同一时间,她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唱歌。后来,伊迪丝·琵雅芙在克莱蒙(位于巴黎十八区Verona路18号)的大酒店租了一个房间,跟她父亲分居,以她自己的方式在的蒙马特皮加勒区(Pigalle)和巴黎郊区的街头卖唱(演唱歌曲包括Elle fréquentait la Rue Pigalle)。伊迪丝在此同时与她的朋友西蒙妮(Simone Berteaut)合作,这两个人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终生的搭档。伊迪丝在16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叫路易士·杜邦(Louis Dupont)的送报员。伊迪丝在17岁的时候生下了她唯一一个孩子,是一个称为玛洁的女孩,但是玛洁后来在两岁的时候死于脑膜炎。正如她母亲一样,伊迪丝发现在生活于街头的同时照顾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她总是留下玛洁,独自离开,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杜邦在照顾玛洁,一直到玛洁夭折为止。伊迪丝·琵雅芙在1935年被夜店老板路伊·蕾佩(Louis Leplée)于巴黎街头发掘,他经营的夜店位于香榭丽舍大街旁,经常有有许多上流社会人士进出。路伊·蕾佩帮助琵雅芙克服严重心理的障碍(她的身高只有142公分也是原因之一),顺利完成演出。他也帮伊迪丝取了小麻雀琵雅芙(La Môme Piaf)这个艺名。路伊·蕾佩教导琵雅芙舞台表演的技巧,并且要求她穿着黑色套装,后来也因此成为她的象征之一。路伊·蕾佩帮琵雅芙举办的首次音乐会邀请许多著名人士出席,包括作曲家玛格丽特·蒙诺(Marguerite Monnot)与演员墨利斯·雪佛莱(Maurice Chevalier)等人。他们也受到琵雅芙的吸引,玛格丽特·蒙诺更是终身与她共同合作。路伊·蕾佩在1936年4月6日被杀,伊迪丝·琵雅芙后来遭到警方讯问,但是最终无罪释放。因为路伊·蕾佩的死与琵雅芙有关,导致媒体对她的印象转为负面,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伊迪丝·琵雅芙与作曲家雷蒙·艾索(Raymond Asso)合作。他将琵雅芙的艺名正式改成“伊迪丝·琵雅芙”。伊迪丝·琵雅芙在1940年于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中演出,并与玛格丽特·蒙诺成为好友,她也替琵雅芙创作许多歌曲。她于1944年与意大利出生的法国演员伊夫·蒙当于巴黎相识,后来成为她的顾问与情人。蒙顿在这一年当中成为法国最著名的歌手之一,琵雅芙也在同时与他分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迪丝·琵雅芙经常替德国军人演唱,因此被许多人视为叛国贼。后来伊迪丝·琵雅芙宣称她其实是支持法国抵抗运动(French Resistance)。她可能真的曾经帮助许多人逃离纳粹的迫害,虽然这种看法没有证据支持。在这段期间,伊迪丝·琵雅芙在巴黎已经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歌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琵雅芙成为国际知名歌手,巡回于欧洲,美国与南美洲来进行演出。她也帮助阿根廷民歌歌手阿塔瓦尔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在1950年7月于巴黎举行首次演唱会。琵雅芙也跟法国著名歌手查尔斯·阿兹纳吾尔于法国及美国进行巡回演唱,并录制歌曲。她于1947年首次前往美国演唱,但是最初并没有受到观众喜爱,但由于纽约知名报纸的称赞,伊迪丝·琵雅芙在美国开始大受欢迎。她曾8次参加综艺节目《艾德·苏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并两度(1956年与1957年)在卡内基大厅演唱。伊迪丝·琵雅芙从1955年1月到1962年10月在巴黎著名奥林匹亚音乐厅的系列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琵雅芙于1961年为了挽救奥林匹亚音乐厅的破产危机,她在那里推出了新歌:《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伊迪丝·琵雅芙于1963年10月11日因为肝癌死于蔚蓝海岸Plascassier,终年47岁。当时她已经有好几个月都处于意识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伊迪丝·琵雅芙的遗言是“你要为这一生做的所有事付出代价”。伊迪丝·琵雅芙最终与女儿一起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中,并吸引许多民众前往。虽然天主教巴黎总教区因她的生平拒绝为她举行安魂弥撒,她的葬礼还是吸引超过100,000名歌迷参加。伊迪丝·琵雅芙博物馆(Musée Édith Piaf)于1977年开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认识了知名世界中量级冠军拳击手马塞尔·塞尔当,他们双双坠入情网(尽管塞尔当时有妇之夫),并成为国际新闻。后来塞尔当于1949年10月27日乘搭法国航空公司飞机准备前往纽约时,飞机却在亚述尔群岛坠毁,塞尔当不幸遇难身亡。伊迪丝·琵雅芙于1951年与歌手查尔斯·阿兹纳吾尔(Charles Aznavour)一起遭遇到车祸,伤及两根肋骨,并导致她于治疗期间对吗啡和酒精成瘾。后来她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开始出现不自觉颤抖,更多次在舞台上昏倒。她于1952年7月29日嫁给了歌手Jacques Pills,但是后来于1956年离异。伊迪丝·琵雅芙于1962年与希腊理发师迪奥法尼斯(Theophanis Lamboukas)结婚,他的年纪比琵雅芙还要小20岁。迪奥法尼斯于1970年去世后也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

相关

  • GFAJ-1GFAJ-1是一种杆状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嗜极细菌。该细菌能在缺乏磷元素的环境中吸收通常被认为有剧毒的砷元素进入细胞内,并利该元素合成类似ATP、磷脂等有机化合物或对
  • 磷酸酯磷酸酯又称正磷酸酯(以与亚磷酸酯相区别),是磷酸的酯衍生物,属于磷酸衍生物的一类。磷酸为三元酸,因此根据取代烃基数的不同,又可将磷酸酯分为伯磷酸酯(磷酸一酯、烃基磷酸)、仲磷酸
  • 札格拉布萨格勒布(克罗地亚语:Zagreb;德语旧称:Agram,阿格拉姆;匈牙利语:Zágráb)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萨格勒布县的首府同时也是全国最大城市、一个直辖市。萨格勒布克罗地亚国内足球强队萨
  • 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英语:Cytogenetics)是遗传学下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染色体与细胞表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与之相关的技术包括核型、G显带染色体分析、其
  • 巴伦西亚语巴伦西亚语(Valencià)是加泰罗尼亚语的变体(英语:Catalan dialects)之一,得名自主要使用范围的巴伦西亚自治区,为巴伦西亚自治区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方面,巴伦西亚语也被语言学家
  • 霍华德·泰勒·立克次霍华德·泰勒·立克次(英语: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年2月9日-1910年5月3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芬德利(Findlay),著名病理学家,为立克次体的发现者。他最早在西北大学研究芽生菌病
  • 小米椒小米辣(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又名小米椒、鸡嘴椒、辣虎等,为茄科辣椒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欧洲、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本种可能是普通辣椒(Capsicum annuum)的同物
  • 跆拳道跆拳道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1988年奥运会和1992年奥运会作为表演项目。男子跆拳道和女子跆拳道比赛都分成四个重量级别,共八枚金牌。
  • 戴姆勒name = 'Transport', description = '交通',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 }, { type = 'item', original = 'articulated bus', rule = 'zh-cn:铰接客车;zh-tw
  • 呼吸调节器潜水用呼吸调节器(Diving Regulator)可将压缩气瓶内的气体调整气压后输送至各个不同的设备,用于潜水员呼吸或是对潜水装备进行充气。其分为一级调节(First Stage)及二级调节(S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