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骨蠕虫

✍ dations ◷ 2025-11-25 15:30:16 #食骨蠕虫
食骨蠕虫属(学名:Osedax)是一类深海多毛纲动物,俗称食骨虫,学名Osedax来自拉丁语,意为“食骨的”,得名的原因它们主要是靠在鲸遗体的骨头上钻洞来获取骨头里的脂类物质,这些物质是它们主要的营养物质。本属最初是于2002年2月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Monterey Bay)发现,最初是利用遥控潜水器Tiburon在海面下2,800米深,位于蒙特利峡谷的灰鲸遗体上检测到。食骨虫没有胃、口和肛门,主要是依靠共生细菌来消化鲸的脂肪和骨油后分解出营养来供它们吸收。它们有彩色羽毛状的结构来充当鳃,显著的根毛状结构用来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在一只雌性个体中,寄生着50-100只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雄性个体,因为雄虫在幼虫期时就不再长大了。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水中,人们都能观察到雌虫会大量产卵。Osedax rubiplumus一次能产出上百个卵母细胞。排出体外时卵细胞已受精。它们的内共生体——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细菌在这些卵母细胞中是不存在的,而是在之后从外界获得。对于成体,细菌居住在根毛状结构上,而这些结构用于进入鲸骨。它们的生殖力似乎非常旺盛,持续不断的繁殖。从它们的生殖特点就能得知,虽然沉入海底的鲸鱼遗体很稀少,食骨蠕虫属的多样性仍然很强的原因。在2002年该属被发现后,第一次对外宣布是在2004年的《科学》杂志上。2005年,瑞典的一些海洋生物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结果成功的在瑞典西海岸的北海发现了一新种。在试验中,他们将一只被冲上岸的小须鲸遗体沉入120米深的海中,并观察了数个月。结果出人意料,生物学家们发现这次的发现与之前不同,新种Osedax mucofloris生活在浅海中,而之前发现的食骨蠕虫是生活在深海中的。2009年11月,研究者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蒙特利湾发现了多达15种食骨蠕虫。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指出,19世纪末有半数的食骨蠕虫灭绝,因为当时90%的鲸都由于捕鲸活动被杀死。食骨蠕虫对于海洋脊椎动物遗体的降解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人们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食骨蠕虫只消耗鲸骨,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它们可以消耗多种类型的遗体。这种争议是由于一个生物地理学悖论引起的:虽然鲸遗体坠入海底是很罕见的,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暂,食骨蠕虫仍然有广阔的生物地理学分布,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一种假设超前的解释了它们如此成功的原因,认为它们能将多种脊椎动物的遗体收集到鲸骨附近。已有一项试验试图证实这一假设,已知一个食骨蠕虫属的变种能将海底的牛骨收集起来。人们也曾观察到它们能将水面舰船厨房垃圾中混入的陆生动物骨头收集起来。其他一些科学家也对此假设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牛骨试验并不满足自然栖息地的条件,而且陆生动物骨头大量进入海中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他们还指出,残羹落入海中,动物遗体很快就会消失,食骨蠕虫可能来不及收集,而且也没有相似的其他观测案例来证实这一假设。食骨蠕虫对于降解海洋脊椎动物的真正作用是需要被人们深入了解的,因为这对于研究海洋脊椎动物的埋葬学非常重要。

相关

  •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不整(拉丁语: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Dysrhythmia; 法语:Rythme cardiaque irrégulier;英语:Irregular Heartbeat,通称:心律不正、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
  • 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又称为胎儿-胎儿输血综合征(FFTS)及双胞胎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症候群(TOPS))是一个因不成比例的血供产生的并发症,由此导致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它可影响单绒毛膜
  • 人类微生物群系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英语: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
  • 舔肛舔肛,又称舐肛,是口交的一种形式,指性行为中一方以口(唇、舌)接触另一方肛门以进行性刺激。此动作可由各种性取向的人群采行。在性服务场所,又称毒龙钻。舔肛的具体形式包括吻吸、
  • 扁鹊列传约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前后地点有三种说法:扁鹊(约前407年-约前310年),原姓秦,名越人,一名缓,号卢医、扁鹊,中国战国时代医师。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前后,卒于周赧王
  • 罗莎峰罗莎峰(Monte Rosa)也作罗萨峰、罗莎山、蒙特罗莎峰,位于瑞士和意大利交界处,有数座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峰,其中最高点杜富尔峰海拔4633.9米,为瑞士最高点,也是阿尔卑斯山脉第二高峰
  • 斯特龙博利岛斯特龙博利岛(英语:Stromboli),是位于意大利半岛西边第勒尼安海的一座火山岛,属于意大利三大活跃火山中的一座。它与西西里岛北部的埃奥利群岛形成一火山岛弧,此区域为全球地震最
  • 轨道对称分子对称性描述分子的对称性表现并根据分子的对称性对分子作分类。分子对称性在化学中是一项基础概念,因为它可以预测或解释许多分子的化学性质,例如分子振动、分子的偶极矩和
  • 维希法国维希法国(法语:Régime de Vichy),正式国名为法兰西国(法语: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它也被称为维希政权、维希政府,简称“维希”。194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