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氟烃

✍ dations ◷ 2025-04-25 00:34:19 #氯氟烃
氯氟烃(英语: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称氟氯烃、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氯氟化碳,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因为低活跃性、不易燃烧及无毒,氯氟碳化合物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氟利昂是包括二氯二氟甲烷在内的数种由科慕(英语:Chemours)生产之卤碳(英语:Halocarbon)化合物的商标名称。氯氟烃由一群以托马斯·米基利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于1928年人工合成,用作冷藏器的冷冻剂(雪种),因为过往的冷冻剂(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其后,氯氟碳化合物被广泛使用,直至20世纪末科学家意识到氯氟碳化合物的害处为止。氯氟碳化合物由一个烷烃经卤化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与氟、氯分子结合而成,而烷烃的氢原子会被氟或氯原子所取代;仍有氢原子未被取代的则称为含氢氯氟烃(HCFCs)。由于氯氟碳化合物无味、无易燃性、无毒性、无腐蚀性及相当稳定,所以用途广泛。液态氯氟碳化合物通常被加进喷漆及杀虫剂等压缩喷雾的容器。当使用者使用压缩喷雾时,容器内的压力会降低,导致液态氯氟碳化合物气化,令内里的液体喷射出来。氯氟碳化合物能够溶解油脂,故被用作电子零件及金属用品的清洁剂。用作冷冻剂的氯氟碳化合物,称为氟利昂。氟利昂气化时吸收大量内能,令附近环境变冷,所以成为冷藏器(例如冰箱及空调)的冷冻剂。在制造发泡胶的过程中,氯氟碳化合物被混合于塑胶中,成为发泡胶的气泡。氯氟碳化合物也被加进汽油中,防止汽油因低温而凝结。部分使用后的氯氟碳化合物上升到同温层(平流层底部)。由于其低活跃性、低生物降解性及不溶于水,氯氟碳化合物很难被分解。氯氟碳化合物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出氯自由基,破坏臭氧层。由于此等破坏是连锁反应,故威力相当惊人。据估计,一个氯原子数个月就可以使近十万个臭氧分子消失。由于氯氟碳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故多个国家于1987年9月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分阶段限制氯氟碳化合物的使用。由1996年1月1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氯氟碳化合物可被碳氢化合物取代,虽然不会破坏臭氧层,但具有一定的易燃性和毒性。

相关

  • 器官器官是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器官,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动物体)或整个个体(植物体)。植物体的器官分为生殖器官
  • 产水菌门产水菌门(Aquificae)包括了一些在多种严酷环境条件下生存的细菌,如在热泉、硫磺池、海底热泉口等等。其中产水菌属(Aquifex)中的一些种类可以在85~95℃的环境中繁衍。产水菌
  • 离婚率离婚率(英文:divorce demography),指离婚的比率,可用于衡量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稳定和幸福程度。粗离婚率(crude divorce rate)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
  • 紫色色杆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及无芽孢的球杆菌。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水中及土壤植物可以找到。它们会生产出紫色杆菌素。它们可以在营养琼
  • 遇溺遇溺是因为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小童多是从
  • 新美鞭菌门新美鞭菌门是厌氧性真菌的一门,发现于食草动物的消化道中。它只包括一纲、一目、一科,目前已知6属。新美鞭菌门的真菌为Orpin于1975年首次根据绵羊的瘤胃中发现的运动细胞所描
  • 蛋白尿蛋白尿(法语:Protéinurie,德语:Proteinurie,英语:Proteinuria),在尿液中出现过量蛋白质的现象。出现这个症状时,可能是短暂的异常状态,可以恢复,身体状况仍然是正常,也可能是肾功能出现
  • 蚊源性疾病蚊子传播的疾病包括各种以蚊子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疾病,包括有由病毒、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各种以动物为传播载体的疾病中,蚊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动物传动物、动物
  • 瑞士欧洲(深灰色)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英语:Swiss Confederati
  • 睡眠睡眠又俗称睡觉,是一种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等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状态,此外,在无脊椎动物,例如果蝇中也有这种现象。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