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 dations ◷ 2025-04-04 20:57:04 #白喉
白喉疫苗是一种用来对抗白喉杆菌(英语: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的疫苗,而白喉杆菌正是白喉的致病原。在1980年到2000年间,白喉疫苗的出现让白喉患者的感染人数减少90%之多。前三剂施打的疫苗可提供约95%免疫力,其效力可达十年之久,并建议在十年后再追加施打一剂。 目前会让出生六周的婴孩接种疫苗并在接下来每四周追加施打一剂。白喉疫苗非常安全。只有极少数的案例有严重的副作用。在施打部位可能伴随有疼痛感,在接种后几周注射部位也可能有肿起的情形。此疫苗对孕妇又或是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都是相对安全的,并不需特别注意。有许多混合疫苗被用来预防白喉;其中包括 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又称为 破伤风疫苗或DT疫苗)或是被称为DPT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自1974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广泛的推广这些疫苗的使用,目前约有84%的世界人口已接种。此疫苗是经由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保存方式为冷藏而不是冷冻。白喉疫苗于1923年问世,为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内的药物,同时也是基础医疗系统(英语:health system)内的重要必须药品。混合有破伤风类毒素的白喉混合疫苗,在2014年的量贩价格约介于0.12到0.99美元间,美国的售价则是低于25美元。

相关

  • 甲硝唑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目前多以咪唑尼达(Flagyl)的商品名流通,是一种抗生素和抗原虫剂(英语:antiprotozoal medication)。常单独或和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作为治疗骨盆腔炎、心内膜
  • 败血症败血症(拉丁语:Sepsis)(中国大陆译为脓毒症)指的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发炎的严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频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识不清。有时患者也会发生特定的
  • 风湿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风湿病学或称风湿病专科(英语:Rheumatol
  •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核膜核膜(英语:nuclear membrane 或 karyotheca),又称核被膜或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是包围真核细胞细胞核,分隔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生物膜。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厚度共约20-1
  •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英文名:Ethambutol;简称:EMB 或 E)是一种抑菌性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作为一线药物常与其它抗结核药联合使用。乙胺丁醇的常见形式是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 战争战争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个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有组织性的武装冲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
  • 恶心恶心(英文:Nausea又称kalang或pinky),又称反胃,在医学上是指胃部不适或感到想呕吐的症状。恶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种情况下产生症状,其中许多与胃有关。头晕可能会导致恶心。
  • V04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4(诊断用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ICD-9编码列表 (140–239)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Template:Endocrine gland neoplasia Template:Lymphoid malignancy Template:Myeloid malig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