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浮游生物
✍ dations ◷ 2025-04-04 06:25:25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英语:Plankton)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浮游生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反之,可以自由游动的生物称为自游生物。大多数的浮游生物体型微小,有些种类的浮游生物甚至只有幼虫阶段,而在成熟后则变成体型较大,而且具有更好的移动力,这类浮游生物称作季节性浮游生物,如:海胆、海星、双壳类和幼鱼。其它浮游生物则一生的时间都活在浮游状态下,称为终生浮游生物,如:桡足类、箭虫、磷虾等。浮游生物主要被分为广泛的功能性(或营养级别)的群体:该计划将浮游生物群落划分为广泛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回收者群体。 然而,确定许多浮游生物的营养水平并不总是直截了当的。例如,虽然大多数鞭毛虫是光合生产者或异养的消费者,但许多物种同时执行这两个角色。 在这种混合营养策略中 - 被称为混合营养 - 生物既可以同时作为生产者也可以作为消费者,或者同时作用或者根据环境条件在营养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当营养和光照充足时,依靠光合作用来生长,但在生长条件较差时转向捕食。 认识到混合营养作为生态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这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中可能发挥的更广泛的作用。浮游生物经常用尺寸来描述。通常用如下划分标准:但是,某些术语,特别是大尺度的那些,界限较为模糊。微型及更小的浮游生物是1980年代才被发现,但是它们构成了浮游生物的大多数,不论是物种数量还是绝对的物质量。小型及更小的浮游生物属于微生物并且在较低的雷诺数活动,水的黏性远比它的质量与惯性更为重要。除了代表支持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渔业的食物链最底层水平之外,浮游生物生态系统还在包括海洋碳循环在内的许多重要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作用。
相关
- 埃伦伯格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伦伯格(德语: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1795年4月19日-1876年6月27日),生于德国德利慈(Delitzsch),著名博物学家、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地理学家、
- 着色菌目着色菌科 外硫红螺菌科 盐硫杆状菌科着色菌目(学名:Chromatiales)是变形菌门下的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也被称为紫硫菌(purple sulfur bacteria)。着色菌目的细菌是厌氧生物
- 汉氏巴尔通体汉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猫抓病的真细菌,属于巴尔通体属。该细菌通过三聚体自身转运蛋白粘附素(英语:trimeric autotransporter adhesin)与宿主细
-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指利用拓扑关系、几何关系或地理属性等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技术。严格上说空间分析指的并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系列使用不同的分析手段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技术,许
- Pliny the Elder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语:Gaius Plinius Secundus,23年-79年8月24日),常称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罗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译《博物志》)一书留名
- 胸椎胸椎是脊椎的一部分,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人类有12块胸椎,大小介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从上至下逐渐增大。Template:Spinal nerves(英语:Template:Spinal nerves) Template:Bones of t
- 体外排精性交中断法(体外射精、拉丁文:coitus interruptus、rejected sexual intercourse、withdrawal or pull-out method)、“体外排精避孕法、阴道外射精”(日语:膣外射精),是一种古老的
-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不断开拓食源、开发食品、制造食器、消费食物的过程,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在饮食活动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 火山弧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
- 广古菌广古菌门(学名Euryarchaeota)包含了古菌中的大多数种类,包括了经常能在动物肠道中发现的产甲烷菌(英语:Methanogen)、在极高盐浓度下生活的盐杆菌、一些超嗜热的好氧和厌氧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