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人

✍ dations ◷ 2024-07-03 09:19:53 #匈人
匈人是一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群体。在公元前至2世纪期间他们被怀疑与在亚洲的北方活动的匈奴人有关,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东欧被首次发现,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于中国大陆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怀疑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发音“Huns”,音韵上的接近,中国记载匈奴灭奄蔡而欧洲也记载匈人灭阿兰王国(古称奄蔡)。但也有可能匈人是被游牧帝国柔然扩张而西迁的混合型游牧民族,假借过去强大民族匈奴的称号来威吓敌人,后来的阿瓦尔人也可能也是如此。但近来出现新学说指出匈人是浑庾、屈射、丁零等居住贝加尔湖一带的古突厥部族后裔。他们使用着一种古老的突厥语,被匈奴击败后有一部分部落西迁最后在西伯利亚区域与芬-乌语的族群缓慢的融合变迁并繁衍生息,完全隔离于文明世界之外,直到罗马帝国晚期才因为气候变迁西迁到了东欧。因为长期的文明隔离,导致他们刚出现于西方史料时,完全就是个原始部落的状态。匈人在3世纪之前的历史史书中并未有记载,最早的出现纪录是在窝瓦河以东。约在公元350年左右,匈人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伊朗语族人国度。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人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人。匈人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人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向西方进攻。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涅斯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人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375年投降。东哥特人灭国后,匈人接着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人军于半渡。匈人军队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匈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潘诺尼亚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人之手。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民族使得民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395年冬,匈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人交纳贡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进行互市。435年左右,阿提拉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东罗马帝国,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断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人则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东罗马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撤。443年,匈人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人订立和约。约于445年,即匈人撤向内陆地区后不久,布莱达便被阿提拉杀害。在杀害布莱达后,阿提拉成为唯一统治匈人的君主,并再度将矛头指向东罗马帝国。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的版图达到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在政的时期,他甚至派出使节团到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考察,以此拉拢同盟、强化贸易活动。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人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后果。453年,阿提拉骤逝,据传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在失去了强而有力的领导人之后,匈人退至顿河口,阿提拉的儿子厄尔纳克在南俄草原顿河一带活动。这时候东罗马史料中已改用保加尔国(Bulgharei)来称呼厄尔纳克的政权了。匈人后来分裂成两部,库特利格尔匈人和乌特利格尔匈人,他们互相攻击,最后存在至南俄草原的保加尔人时期。保加尔人被认定与库格利格尔匈人有关,他们是楚瓦什人的祖先。最后一次说匈人是东罗马使者到突厥汗国时说到突厥找一位匈人为先可汗人殉。另外,有少量的匈人部落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族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族部落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族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与楚瓦什人就是匈人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匈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很快瓦解,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的时代。匈人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对于欧洲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匈人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古民族的历史。匈人的语言没有定论,但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认为匈人使用芬-乌语,一种认为匈人使用一种近似突厥语的阿尔泰语。就目前来看,突厥语说在学界占了上风,基本可以认定匈人是一股突厥语族的古老的远亲和芬-乌语游牧民族的融合体。东亚的北匈奴在被汉王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其后是否成了入侵欧洲的匈人尚无定论。18世纪时,法国历史学家德金提出了“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该猜想后来随着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而广受传播。德国学者夏德、中国学者章太炎等支持此观点,“匈人即匈奴人”观点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其根据如下:第一,欧洲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说:“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而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而《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史书中的奄蔡即西方史书中的阿兰国。第二,匈奴属蒙古人种,根据罗马有关史料的记载,匈人(Huns)身材矮壮,圆头,平鼻,小眼睛,胡须较少,骑着矮小的马,根据这些特征,匈人同匈奴人属蒙古人种第三,匈人在祭祀天地鬼神、崇拜日月、歃血为盟、脱帽致谢等方面与匈奴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德金提出“匈人即匈奴人说”时便遭到部分学者的反对。英国学者伯利认为德金和爱德华·吉本的这种说法“是凭借幻想,而不是根据历史事实”。随后两派学者一直争论至今,持“匈人不是匈奴人说”的学者的理由如下:后来的匈人存在人工颅骨变形的风俗,而早先的匈奴人没有。而反对伯利的学者则认为后来的匈人之所以进行人工颅骨变形,是因为要令自己更像早先的匈奴人,以突显地位。也有新学说指出匈人虽然是蒙古人种,但能比较偏向古突厥民族。而不是匈奴人。

相关

  • 胸膜腔胸膜腔(pleural cavity)为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之间反折包围的一对空腔,左右胸腔各有一个。脏层胸膜紧紧被覆于肺脏表面,而壁层胸膜则紧贴于胸壁(英语:thoracic wall)上。胸膜腔内含
  • J01G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核黄素缺乏症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维他命B2,维生素G。分子式C17H20N4O6。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作为维生素B族的成员之一,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879年英
  • 球囊菌纲球囊菌门(学名:Glomeromycota,AM fungi),又称聚合菌门、锈球菌门,是真菌界的一个门,目前约已发现400种物种。本门真菌可与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这种共生
  • 萜烯萜烯(英语:terpene,简称萜,旧称䓝,词由松节油“turpentine”而来)是一系列萜类化合物的总称,属脂类,不溶于水,是分子式为异戊二烯(C5H8)的整数倍的烯烃类化合物。萜烯是一个庞大而多样
  • 强酸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接近完全电离的酸(硫酸这类多元酸不在此限),或以酸度系数的概念理解,则指pKa值 < −1.74的酸。这个值可以理解为在标准状况下,氢离子的浓度等同于加入强酸后的
  • GAP良好农业规范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的一套用于农业生产且生产结果与执行者利益相一致的操作规范。对于由哪些方法组成“良好农业规范”,有着很多不同的定义。
  • 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是一个由Icek Ajzen所提出的行为决策模型,主要用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中主要由行为信念、行为态度、
  •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好氧生物方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生长成为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污水与之接触后,其中的溶解
  • 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英文:West Indies;法文:Indes occidentales)泛指南北美洲之间海域中的一个一连串的岛群。北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西起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端。总岛屿数达70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