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塔崩
✍ dations ◷ 2025-10-29 05:27:50 #塔崩
塔崩(Tabun),或作GA(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的物质。它是清澈无色无味的液体,有轻微水果香味。由于它会严重地影响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视为一种神经毒素。作为化学武器,联合国在1993年颁布第687决议,将塔崩分类为大杀伤力武器。含有塔崩的产品的生产和储备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严格管制。塔崩是所谓“G系列”的第一种神经毒素。(“G系列”还包括沙林(sarin)、梭曼(soman)(GD)和环沙林(GF)(cyclosarin))塔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液体,颜色依浓度高至低是无色至棕色。在常温下具强挥发性,虽然挥发性没有沙林或索曼高。塔崩易溶于水,所以作为化学武器,经常利用塔崩污染水源。塔崩会被漂白剂分解,但分解的同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氰。先以二甲胺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二甲胺基二氯膦酰,再与乙醇与氰化钠于氯苯催化下反应,即得塔崩。过量吸入后的反应和其他神经毒素所构成的中毒原理相似。只要约一分钟的吸入塔崩已可构成生命危险。中毒症状和严重程度随吸入量和进入身体的速度而定。极少的皮肤接触有时会出现出汗和颤抖,瞳孔异常收缩。吸入塔崩造成中毒的毒性比沙林毒气少约一半,但低浓度的塔崩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远强于沙林。并且,塔崩进入身体后分解得极慢,所以即使吸入量极少亦会造成慢性中毒。皮肤接触塔崩后的病征比直接吸入出现得较慢;即使中毒者迅速吸入超过致死分量,仍能维持生命1至2小时。但经呼吸吸入致死量的毒气一般会在1至10分钟内死亡,而眼睛接触到液体后人亦会在相若时间死亡。但是,若患者吸入少量至一般分量的塔崩后即时得到正确处理,通常可以完全康复。这里所谓致死吸入量是以猴子作动物实验所得数据而言。塔崩作为第一个神经毒素,是在发明新的杀虫剂之时意外发现的。1936年德国研究员施拉德博士(Dr. G. Schrader)替德国的法本公司旗下药厂开发更有效的杀虫剂。当时施拉德博士正在试验一系列的有机磷化合物,以切断神经系统传递去作为杀虫剂。最后他发现塔崩毒气,一种对人类都致命的杀虫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实行Grün 3 计划,于1939年在Dyhernfurth(位于今波兰的Brzeg Dolny)设立了工厂以生产塔崩(编号“Trilon-83”),工厂由Anorgana运营。尽管1939年已完工,直到1942才生产出首批产品。生产延后的主要原因是工厂采了极为谨慎的保护措施。塔崩的中间产物具腐蚀性,所以必须使用内衬石英或银箔的容器。因最终成品剧毒,所以最后的反应需要在双层玻璃墙内进行。塔崩的产量因大规模的生产造成部分成品随时间降解受到了影响,当工厂被苏维埃军队占领时,工厂只生产了约12,500吨的毒气。工厂最初生产的炸弹和导弹,用95:5比例混和塔崩和氯苯,称为A型,后来又研究出B型毒气弹,以80:20的比例混和塔崩和氯苯。B型毒气弹的毒气比旧型散布得更快。苏维埃政府后来将工厂拆卸搬回俄罗斯。和其他同盟国政府一样,苏联很快就弃置了G系列的武器。大量德国制的毒气被弃置在海底。 由于GA在G系列中最容易生产,而其反应式亦较多人知道。一些国家若尝试制造神经毒素,但未有足够的工业设施时,通常会先行研制塔崩炸弹。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使用了大量化学武器去攻击伊朗陆军。当时伊拉克主要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亦有使用塔崩和环沙林。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细胞免疫细胞介导免疫(英语:Cell-mediated immunity)是一种免疫反应。细胞介导免疫会活化巨噬细胞、T细胞(CD4+或CD8+)并释放淋巴因子。不像体液免疫,其中没有抗体参与免疫反应。病原体被
-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又名伺机性感染(英语:opportunistic infection)是指由机会性病原体引发的感染。这些病原体寄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时不致病,但会在宿主出现免疫缺陷时入侵宿主
- 副粘液病毒亚科副黏液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包括:
-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梵语:शाक्यमुनि,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巴利语:Siddhāttha Gotama;梵语:सिद्धा
- 三联疫苗三联疫苗可以指:
- 东莨菪碱东莨菪碱(法语、英语:Scopolamine,德语:Scopolamin),又称左旋-天仙子胺),是一种莨菪烷生物碱药物,具有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作用。东莨菪碱通过在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充当竞争性拮抗剂发
- 罗曼语族罗马语族(又称罗曼语族、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马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
- 转译翻译(英语:Translation),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