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 dations ◷ 2025-04-03 17:06:55 #蚂蚁
参见亚科列表(英语:List of ant subfamilies)蚂蚁,古代又称马蚁或馬螘,蚂蚁是一种真社会性的昆虫,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膜翅目的其他昆虫有胡蜂、黄蜂等。最早在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就出现了,当开花植物逐渐繁盛后,蚂蚁的种类开始多样化,蚂蚁可能是从侏罗纪出现的原始胡蜂演化而来,蚂蚁和胡蜂的差异是蚂蚁的触角为膝状,腹部有腹柄节。蚂蚁属完全变态,要经过卵、幼虫、蛹等阶段才发展为成虫,大部分的物种在幼虫阶段没有移动能力,由工蚁喂养,工蚁觅食时会把液态食物吃下,回巢后再吐出喂给幼虫,成虫之间也以这种方式交换食物,此行为称作“交哺”(trophallaxis),幼虫发育时需要舒适的温度,因此工蚁经常将它们搬来搬去,维持合适的生长环境。大部分蚂蚁可粗分为三个阶级:工蚁、雄蚁和蚁后,雌幼虫发育成工蚁或是蚁后则取决于幼虫期获得的养分。工蚁没有翅膀,只有雄蚁和处女雌蚁有翅膀,雌蚁交配后会把翅膀拔掉,雄蚁在交配后一段时间便会死亡。除了南极洲及少数一些岛屿外,大部分的陆域生态系都有蚂蚁,占陆生动物(英语:Terrestrial_animal)生物量的15–25%。真社会性,以及营造适合的微栖地(蚁巢)、觅食及御敌的能力是蚂蚁能在众多生态系栖息的原因。蚂蚁和其他物种的交互行为可以分为拟态、偏利共生、寄生及互利共生几种。蚂蚁一般能扛起比自己重多倍的物件,这吸引了机械工程师研究。蚂蚁的群体有分工、个体之间的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会将蚂蚁用作料理、药用或是仪式用途,也有人把蚂蚁当成宠物饲养。有些蚂蚁可以用于生物防治。不过蚂蚁会破坏作物及侵入房屋,也和人类的生活有些冲突。入侵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 是百大入侵种之一。蚂蚁是真社会性动物,其分工方式可粗分为二种,依照形态分化分工及依照年龄分工,形态多形性(morph polyethism)与年龄多形性(age polyethism)。蚂蚁的阶级可粗分为: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双套 (2n),为有生殖能力的雌虫,通常体型最大,生殖器官发达,大部分有翅,有翅的个体胸部与飞行肌发达,有翅的个体会在交配完后将翅膀脱去,负责产卵繁殖后代。虽称为“蚁后”,但根据长年研究蚂蚁行为与生态的斯坦福大学教授李家纬(Frank)在TED发布的报告,蚁后并不统治蚁群,蚁群是由每一个蚂蚁个体的自行意志交织而组成的社会。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单套 (n),大部分有翅,交配完不久后便会死去。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双套 (2n),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虫。负责搜索食物、照顾蚁卵、幼虫等大部分的工作,体型比兵蚁小。大部分工蚁不具生殖能力,少数情况下产出未受精卵,未受精卵有营养卵或是雄蚁卵两种,营养卵是食物,雄蚁卵则会孵化成雄蚁;而某些物种的工蚁卵巢能够发育,交配后能够产下能发育的受精卵。部分物种的工蚁产卵管特化为螫针(英语:stinger (organ)),可以用来制服猎物或是防卫蚁窝。刚羽化的工蚁负责巢中事务,如照顾幼虫和蚁后、清扫环境、打理巢穴等;羽化较久的工蚁则出外觅食。几乎所有的蚂蚁都具有年龄多形性 (Age polytheism) 的分工机制,除了两个物种以外,分别是 Amblyopone pallipes 和 大眼拟斗牛犬蚁(Nothomyrmecia macrops)。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染色体双套 (2n),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虫。某些物种的兵蚁头部及大颚高度骨化且发达。兵蚁的功能不是只有防御,某些物种的兵蚁负责粉碎坚硬食物,如热带火蚁 (Solenopsis geminata )、收获蚁属 (Messor spp.)。并非每一种蚂蚁都有兵蚁,没有兵蚁的物种包括针蚁亚科、琉璃蚁亚科、拟家蚁亚科等。一般来说头部异速生长的大型个体称作兵蚁 (soldier),而头部没有异速生长的大型个体则称作大工蚁 (major worker),但这两个词汇之间还是有难以区分的灰色地带。具有兵蚁的物种如大头家蚁属 (Pheidole spp.),具有大工蚁的物种如巨山蚁属 (Camponotus spp.)。除生殖阶级外,所有个体无翅,触角膝状,某些物种触角末端膨大,称作“垂节(club)”,触角第一节称作柄节(scape),其他的节称作鞭节(funiculus),大部分物种胸部和腹部之间隘缩,形成腰节(实际上属于腹部的延伸,腰节"waist"只是方便称呼)或称腹柄节(petiole),第一腹节生于胸节处,形成“前伸腹节”,腰节一节或两节(第二腹节、第三腹节;腹柄节〈petiole〉、后腹柄节〈postpetiole〉),腰节以后的腹节称为“腹垂节”(gaster),某些物种腹部末端具螫针或孔。胸节与前伸腹节合称“中躯”(mesosoma; alitrunk),腹垂节称作“后躯”(metasoma)。蚂蚁的体型范围平均大约为 0.75 ~ 52 mm,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蚂蚁为已灭绝的古巨蚁亚科,蚁后体长可达 6 cm ,翅膀长度可达 15 cm。蚂蚁可以透过费洛蒙沟通,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他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气味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留下气味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警戒费洛蒙,引起其他蚂蚁进入紧戒状态。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透过触角辨识气味,触角的末几节膨大,呈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既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识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互相交哺并通过其气味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同时也能区别对方属于从事哪个分工的阶级,如负责挖洞筑巢的,或是负责搜集食物的等。蚁后会不断地分泌费洛蒙,这种费洛蒙能抑制工蚁的卵巢发育并让工蚁知道蚁后还在巢内,一旦这种气味消失,有些物种会出现新的蚁后,有些物种的工蚁则会开始产卵,填补蚁后的功能。蚂蚁用大颚啃咬以攻击或自卫,山蚁亚科的物种能从腹部末端分泌蚁酸(甲酸),刺激被叮咬的伤口红肿疼痛;部分物种腹部末端具有螫针。蚂蚁亦是全世界力气最大的昆虫之一,它的负重能力相当惊人,能拖动比它体重还重1400倍的物品,也能背负52倍的物品。地位尚待厘清火星蚁亚科Leptanillinae(英语:Leptanillinae)Amblyoponinae(英语:Amblyoponinae)Paraponerinae(英语:Paraponerinae)AgroecomyrmecinaePonerinae(英语:Ponerinae)Proceratiinae(英语:Proceratiinae)Ecitoninae‡Aenictinae‡矛蚁亚科‡Aenictogitoninae‡Cerapachyinae‡*Leptanilloidinae‡Dolichoderinae(英语:Dolichoderinae)Aneuretinae(英语:Aneuretinae)Pseudomyrmecinae(英语:Pseudomyrmecinae)Myrmeciinae(英语:Myrmeciinae)Ectatomminae(英语:Ectatomminae)Heteroponerinae(英语:Heteroponerinae)Myrmicinae(英语:Myrmicinae)Formicinae(英语:Formicinae)现生蚁亚科的系统发生树 *Cerapachyinae 亚科是并系群蚂蚁种类族繁不及备载,以下列举几种习性特殊的蚂蚁:倾向于蚂蚁互动(寄生、共生、掠食等)的生物称作为蚁客(Myrmecophiles),此特性称作为喜蚁性(Myrmecophilous)。白蚁不是蚂蚁,白蚁是蜚蠊目等翅下目的昆虫,亲缘关系与隐尾蠊科最接近。《酉阳杂俎·虫篇》载:“ 秦中多巨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礼记》记载:“蚳醢以供天子馈食。”蚳即蚁卵,蚳醢是周朝时采集蚁蛹加桂皮,姜末等制成,是帝王食补。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说:“交广溪峒间酋长,多取蚁卵,淘泽令净,卤以为酱,或云味酷似肉酱,非尊贵不可得也。”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北户录》云:“广人于山间掘取大蚁卵为酱,按此即所谓蚳醢也,三代以前固以为食矣。”袁宏道有《斗蚁》一文:“取松间大蚁,剪去头上双须,彼此斗咬,至死不休。问之,则曰:‘蚁以须为眼,凡行动之时,先以须左右审视,然后疾趋。一抉其须,即不能行。既愤不见,因以死斗。’试之良然。余谓蚁以须视,古未前闻,且蚁未尝无目,必恃须而行,亦异[[事也。”蚂蚁自古以来是一种药引,《本草纲目》载:“蚁力最大,能举同身铁,故人食之亦力大也。”又载:“益气力,泽颜色”。傣族至今仍用编织蚁卵制酱,称为萨里木松,傣语的“萨”(ซอส)就是酱的意思。在墨西哥,当地人亦会在一种美洲切叶蚁属物种在当地繁殖飞翔时捕获制成酱。

相关

  • 酒精中毒酒精中毒,轻度称“酒醉”,是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语言含混、多幸福感、平衡失控、肌肉失调、皮肤转红、眼部充血、呕吐、举止
  • 脉搏脉搏(英语:Pulse)是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
  • 不孕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抑郁症重性抑郁疾患(英语: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缩写MDD),也可简称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患,特征为超过两周的大多数时间都抑郁不已。常常伴随着没有精神、对一般休闲活动没有兴趣、
  •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吞咽痛吞咽痛 (odynophagia、/oʊ-dɪnˈə-feɪˈjəˌ-jiː-ə/;由 odyno "痛" + -phagō "吞咽") 指当吞咽时所产生的痛感。 可能在口腔或咽喉部感觉到疼痛,而且吞咽障碍可能会或
  • 坏血病坏血病(拉丁语:Scorbutus,英语:Scurvy)又称为坏血症、水手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维生素C主要参与人体内胶原的合成,其化学名称是抗坏血酸,源自坏血症的拉丁名scorbut
  • 心跳过缓Bradycardia is a condition wherein an individual has a slow heart rate, typically defined as a heart rate of under 60 beats per minute (BPM) in adults. Bradycar
  • 爱德华·比希纳爱德华·比希纳(德语:Eduard Buchner,1860年5月20日-1917年8月13日),德国化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布赫纳1860年生于慕尼黑的一个医生家庭之中,1884年于慕尼黑大学追随阿道夫·
  • 多黏菌素B多粘菌素B(英语:Polymyxin B,又名多黏菌素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它是从一种名为Bacillus polymyxa的细菌中被分离出来的。多粘菌素B是多粘菌素的一种,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