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

✍ dations ◷ 2025-08-13 22:28:58 #俄罗斯族群,鄂温克族,通古斯人,中国族群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中国鄂温克人主要信仰萨满教,俄罗斯鄂温克人除少数信仰萨满教外,主要为东正教信徒。鄂温克人讲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无文字。历史上曾使用满文。

鄂温克世居地区跨越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三国,其中居住于中蒙二国的族民根据民族语言汉译作“鄂温克族”,而俄罗斯境内的族民则根据俄罗斯语汉译为“埃文基族”。

鄂温克是族群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也有另一种说法是“下山的人们”或“住在南山坡的人们”,上述各种解释都说明鄂温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猎民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部分鄂温克族走出山林迁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带,有一部分依旧留在山林。“鄂温克”这一称呼,反映了鄂温克族与山林有着密切联系的古老历史和生活。

在俄国旧称通古斯,是雅库特人与西伯利亚鞑靼人对他们的称呼,有些人自称奥罗奇。

鄂温克人主要分布在以下国家:

俄罗斯的鄂温克族人口

鄂温克人主要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又再分为海拉尔,陈巴尔虎吉敖鲁古雅三种方言。

鄂温克语有18个辅音和9个元音,皆分长短。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在后。80%以上的词为多音节,表示狩猎,畜牧,地貌,植物的字词丰富(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在沟通时多运用肢体语言加强语气。

鄂温克人主要生活纬度在北纬45度以上,大抵属于温带及寒带气候,分布的高度从海平面到1000m左右,仰赖著森林的资源生活。

鄂温克人主要分布的地区在两个国家境内:

鄂温克是民族对我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者有共同的语言及风俗习惯。而鄂温克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或是“住在山南坡的人”,这足以说明鄂温克的祖先是居住在森林中的狩猎民族。

17世纪,俄罗斯帝国与鄂温克族接触。 担任沙皇政府“边防警卫”的哥萨克人对西伯利亚部落征收毛皮税。 哥萨克人利用了鄂温克氏族的阶层制度,从最高的阶层中扣留人质以确保鄂温克族缴纳税款。 虽然对当地官员有些叛乱以及不满,但普遍意识到需要和俄罗斯人保持和平的族群关系。 与俄罗斯人接触,对毛皮税的不断需求推动了鄂温克人往东一路向萨哈林岛拓展,那里还有一些鄂温克族生活。 在19世纪,一些部落向南和东迁入蒙古和满洲。

鄂温克族的传统社会由哈拉,莫昆及尼莫尔等不同层次组成。旗佐制及为清代统治者在哈拉为基础所成立的军政单位。

鄂温克族其实是从母权(母系社会)制过渡到父权制(父系社会)。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旧时多由父母做主,甚至有指腹为婚或摇篮订婚,早婚的状况非常普遍。订婚后需要送聘金(过彩礼),依据各地的有所不同,马,乳牛,羊或是驯鹿都可以是彩礼的一部分。结婚的方式也因为地区而有差异。以下介绍三种结婚的方式:

鄂温克族除了传统的生活之外,也积极的探索多种经营的道路,输出产品参与贸易体系,或是发展观光业营生。

畜养牲畜(耐寒动物,经济动物)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属此种。

保持传统的狩猎方式和驯鹿饲养业,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附近地区。中国的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即属此种。

从事猎,农,牧及渔业,发展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中国大兴安岭山区的鄂温克族猎大于农,而嫩江平原的鄂温克族则是农大于猎。

鄂温克族是少数饲养驯鹿的民族。驯鹿俗称四不像,头似马,角似鹿,身似驴,蹄似牛。性情温驯,耐寒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气候严寒的针叶林或针阔混合林地带,以苔藓和石蕊类植物为食。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北欧国家。鄂伦春族也曾驯养过驯鹿,但目前只剩鄂温克族的猎民持续在饲养,故敖鲁古雅素有“驯鹿之乡”的美称。鄂温克人除了祭祀或饥荒之外不杀自己驯养的驯鹿,主要是猎野生的驯鹿或养乳牛获取营养。

鄂温克猎民如同其他民族也会有商品交换,他们主要是和安达(朋友)交换猎物换取生活必需品,不计代价和使用的费用。

原始交换的萌芽型态,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交换,有时也会以个人为单位互相交换,以互利和报酬为其原则,但人们并不计较赠与和回赠的商品是否等值,馈赠式的交换不仅透过商品的交流满足生活所需,也无形中增进了友好的关系,同时让对方遇到困难时都有附相帮助的义务。

交换双方不直接进行交易,还是背对背的交换模式,这种交易最为人熟知的民族是苦聪人。鄂温克猎民长时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从事迁徙型的狩猎生产,一切生活所需的物品需要仰赖其他民族的输入,最早的贸易交换地点是波克周尔山(彼此相约会相遇的地方),以物易物并有客观的条件限制让双方不用面对面,这种因素最大的是鄂温克族通常是翻山越岭才抵达交易地点,故和他们的安达朋友不会见面,只要把自己多余的商品留在指定地点,对方就会衡量价值取走并留下自己的商品,主要是满足双方的彼此需求而非商业化的大量交易。

这种是产生价格的交换模式,不拘束在固定的地点交易,而是在有需求的时候就会发生,在狩猎季的尾声,商人就会直接到鄂温克族的撮罗子(Chum)进行商品的交换,没有用货币而是一样透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在长期的交易模式之下,安达会掌握猎民的狩猎规律和特点,在固定的时间就会去收购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商品,商人们不只是合作关系,在更庞大的利润驱使之下,有些商人也会跟着鄂温克族一起狩猎成为竞争关系。

原始交换发展的最高形式,集市交换和流动交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交换频繁发生的地点产生经常性的商品交换中心,这会发展成初步的城镇市场。

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形式,变成是大资本的企业残酷剥削鄂温克的猎民,现代化商品的输入部分丰富了新生活,但也造成经济地位更加的弱化,新式工具的输入也改变了生产方式,无形中也解放了被困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也造成了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促成了家庭公社的解体,贫富的分化让游牧的他们也部分进入了雇民放牧和驯鹿出租的新经济模式。

是以传统住屋为主,但接近都市的地区开始有住进砖瓦房的趋势。也会在居处附近驯养驯鹿和猎犬。

鄂温克族的信仰主要分为两大支:萨满教和东正教。牧区的鄂温克族除了相信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外,同时也信仰喇嘛教。鄂温克族同时也很迷信占卜,吉兆跟凶兆都会影响到他们生活的进行。

鄂温克族对火非常敬重,认为火是主人的神,每户的“火主”若“死”掉,该户就会有绝根的危机。

因为鄂温克族长期在山林中讨生活,在自然力量对人们威胁面前族人显得软弱,所以会把自然现象神话和崇拜。

鄂温克的猎民将熊当作是他们的图腾,熊是鄂温克人的祖先。最初猎民杀熊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但现在在利益驱使之下也打破过去不敢猎熊的禁忌,但在猎熊,吃肉,葬熊的过程中都还保有禁忌和崇拜的习俗,绝不说自己杀死熊而是改称熊睡着了,进食中会模仿乌鸦的叫声,告诉熊是乌鸦吃了熊肉而非人类,最后也会风葬熊的尸体。

萨满教是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和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使神的人格化导致神的人形化。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萨满,萨满几乎渗透了每个鄂温克人的生活之中,大小事或是祈祷之事都要透过萨满跟上天沟通。

因为沙俄的东征和传教士往东边迈进寻找传教地点,鄂温克族也有部分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婴儿受浸洗礼,到教堂礼拜,婚丧仪式中也渐渐有了东正教的影子,很多人会在撮罗子(Chum)中摆耶稣像,但大部分的猎民只接受东正教的仪式跟偶像崇拜并没有接受他们的教义。

鄂温克族各支都有其不同的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讲求礼节,恪守长幼有序的规矩。猎人和牧民勤劳,勇敢,纯朴,爽直且诚实。

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禁忌习俗,有些消失,但有些仍深深影响鄂温克人的生活。

鄂温克人依照对自然气候的观察将一年分六季。

鄂温克族有自己对生活习惯的名词。

鄂温克文学绚丽多彩,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笑话等。内容丰富,从开天辟地到人类起源,民族起源讲到历史人物海兰察,地方风物,包括迁徙历史,古代生活和自然景象都有朴素的描绘与解释。

鄂温克民歌突出的特色是歌与诗,舞浑然一体。许多著名的猎人和牧民同时又身兼了著名的歌手。民歌的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生活的气息,特色是即兴生情,即兴填词。

“银白色的雅鲁河,泛起了鱼鳞般的银波。如镜子一样明净的辉河,闪著金黄色的光芒。提起这条河啊,是我们鄂温克人的家乡……”

舞蹈和歌声结合,不分男女老幼都能翩翩起舞。民间最著名的舞为多由妇女集体表演的奴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以“跟靠步”和“踱步”为特色;也有粗犷剧烈的艾达哈喜楞舞(公猪搏斗舞)和阿罕伯舞。其他还有天鹅舞、跳虎、猎人舞、篝火舞等等,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

雕刻分为骨刻,木刻和桦树皮刻三种。骨刻和木刻都使用铁制刻刀。常见的图纹有云卷纹,菱形纹,水波纹及花鸟纹。植物纹和兽纹是他们最常使用的图案。

骨制品有筷子,衣扣等等。使用驯鹿所用的鞍子上面多刻有云卷纹。木刻多用于神像,刀柄,烟锅和白桦木制的驯鹿鞍具及背夹上。桦树皮制品有盆,碗,盒,桶,箱等生活必需品上,本身即是非常古朴的艺术品,再雕上各种花纹更显美观。古玛兰是鄂温克族役使驯鹿的鞍垫,做工精细,是上乘的图案艺术。

岩画:在大兴安岭娘娘河流域保拉坎的岩石上发现三幅彩色的驯鹿岩画,是用赭石刻出,内容绘出了山神和驯鹿的祭典,反映出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除了对熊的崇拜,还有对野生动物的追逐,还有萨满宗教的内容。驯鹿岩画还分布在贝加尔湖周围和其东部到黑龙江下游的伯力地区,在某个岩画的洞口还有鄂温克族的传说,猎民口中只有好人才可以通过岩口,不论胖瘦的好人都可以通过,但再瘦的坏人是无法经过的,也变成验证好坏人的标准。

皮毛画:是在驯鹿鞍垫的基础下发展的,是柳芭姑娘的发明和创作。

鄂温克族的工艺美术独具风格,具浓厚的森林狩猎风格。

长久以来,鄂温克族沿袭传统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直到鄂温克族自治旗等等机构成立,才逐渐走上以牧为主,农业,半农半猎,驯鹿饲养,地方工业及乡镇企业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道路,行程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类型。

畜牧业是牧区鄂温克族的传统产业之一,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以牧业为主导,因势利导,国家提供贷款扶持和免征牲畜税等鼓励政策推对畜牧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政府推广牧业生产责任制,将畜群折价承包到户,进而提高鄂温克人的饲养积极性。

鄂温克族的农业生活也随着世代进步而有了改变,农经升级,不变的是仍是族人从事的传统产业之一,黑龙江省讷河市的兴旺鄂温克民族乡,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杜拉尔等多个鄂温克民族乡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建立了许多机构去保存传统文化,以鄂温克旗为中心,陆续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乌兰牧骑,新华书店,电影放映公司,影剧院,电影队及乡文化站,族群的文化生活有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

  • 古噬菌体科Subfamily Chordopoxvirinae    硫化裂叶病毒SIRV1    热变形菌属病毒4古噬菌体科,Rudiviridae,rudi由拉丁文rudis而来,有小的杆状物之意,其病毒颗粒的形态为杆形,不含脂质
  • AlexaAlexa Internet公司是亚马逊公司的一家子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于1996年由布鲁斯特·卡勒及布鲁斯·吉里亚特创立。作为互联网档案馆的分支,受到杰奎琳·萨福拉的
  • Psychoactive蟾蜍Incilius alvarius(Frost, 2008)科罗拉多河蟾蜍(学名:Bufo alvarius)是一种有毒的蟾蜍,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它的皮肤和毒液中含有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和蟾毒色胺。蟾
  • 5f14 6d10 7s2 7p1(预测)2, 8, 18, 32, 32, 18, 3(预测)主条目:鿭的同位素鿭(Nihonium,Nh)鿭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Nh,原子序数为113。它具有极高的放射性,该元素最稳定的
  • 黄荣辉黄荣辉(1942年8月17日-),气象学家,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国委员会秘书长。1959年,黄荣辉考入北京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国家地理学会(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个于1888年1月27日在美国正式创立的非营利科学与教育组织。学会的成立可回溯至同年1月13日,由33位初期创会会员决议创设目
  • 弗里堡州弗里堡州(法语:Fribourg,德语:Freiburg,意大利语:Friburgo,缩写为FR)是瑞士联邦的一个州,位于瑞士西部,首府为与州名相同的弗里堡。弗里堡州既属于瑞士法语区又属于瑞士德语区,三分之二
  • 社保基金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标志1999年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简称社保
  • 动物庄园《动物庄园》(英语:Animal Farm),也译作《动物农场》、《动物农庄》、《一脸猪相》,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所编写的托寓小说,在1945年8月17日正式于英国出版。奥威尔表示,此一
  • 2020年泉州欣佳酒店倒塌事故2020年泉州欣佳酒店倒塌事故,应急管理部命名为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房屋坍塌事故,发生于2020年3月7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南环路的欣佳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