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

✍ dations ◷ 2025-09-02 17:45:06 #杨玉良
杨玉良(1952年-),浙江海盐人,中国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长。1952年,杨玉良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1977年,获得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1984年,获得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哲学博士学位。杨玉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高分子材料学博士。1984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1986年,杨玉良赴联邦德国留学,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高分子研究所从事研究。1988年获得联邦德国Leibniz大奖。1988年,杨玉良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从事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科研。1993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1999年,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年1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2014年10月24日,因年龄原因,杨玉良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美国之音11月13日在一则有关中国学术打假的采访报道中,复旦大学校长榜上有名。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被美国之音列名学术作假首位。

相关

  • 乙烷乙烷是化学式为C2H6的烷烃。乙烷中的所有分子由共价键结合,通常在分子的书写中为了表现两个C(碳原子)之间只有一个化学键,写作CH3-CH3。它是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的烷烃中唯一的脂肪
  • 表面皿表面皿(英语:Watch glass),亦称表玻璃或表玻璃。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玻璃器皿,外形是一片微凹陷的圆玻璃片。通常用途为放置需观察的化学药品,但也可覆盖在烧杯上,一定程度上减缓内
  • 弗朗兹·迈恩弗兰茨·尤利乌斯·费迪南德·迈恩(Franz Julius Ferdinand Meyen,1804年6月28日-1840年9月2日)是一位德国医师、植物学家与鸟类学家。出生于东普鲁士蒂尔西特(Tilsit,现在的苏维
  • M13噬菌体M13噬菌体(M13 bacteriophage)为环状单链DNA丝状噬菌体。其核酸由6407个核苷酸组成,衣壳由2700个衣壳粒组成。M13噬菌体感染通常不是致命的,也为非溶菌病毒,但受感染的细菌其生长
  • 丝绸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
  • 印度交通运输印度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英语:Indian road network)、水路(英语:Inland waterways of India)、航空等方式,是印度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尽管印度交通系统持续改善,但总体仍旧相
  • 斯基泰人斯基台人(古希腊语:Σκύθης或Σκύθοι)也译为斯基泰人、斯基提亚人 、西古提人、叔提雅人、西徐亚人或塞西亚人,希腊古典时代在欧洲东部、东欧大草原至中亚一带居住与
  • 让·魏森巴赫让·魏森巴赫(法语:Jean Weissenbach,1946年2月13日-),法国遗传学家。魏斯巴赫擅长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分析,创造共同的遗传图谱,与映射和几种疾病基因的克隆分析。由魏森巴赫领导的G
  • T7 RNA聚合酶T7 RNA聚合酶(英语:T7 RNA Polymerase)是一种RNA聚合酶,分子量约99kDa。专门催化5'→3'方向的RNA形成过程。T7RNA聚合酶具有高度启动子专一性,且只会转录T7噬菌体中位于T7启动子
  • 肯定选言肯定选言谬误(fallacy of affirming a disjunct),或称替代选言谬误(fallacy of the alternative disjunct)、不当排除选言(false exclusionary disjunct),是对“甲或乙”的肯定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