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

✍ dations ◷ 2025-07-18 05:17:28 #脂质体
脂质粒(英语:Liposome)也称为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脂质粒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粒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质粒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这就是脂质粒的被动靶向性。通过在脂质粒膜中掺入一些靶向物质,可以使脂质粒在生物或者物理因素的引导下向特定部位靶向集中,这就是主动靶向脂质粒,目前已经出现的脂质粒主动靶向机制有:热敏脂质粒、磁导向脂质粒和抗体导向脂质粒等。磷脂是构成脂质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卵磷脂。卵磷脂主要来自蛋黄和大豆,制备成本低,性质稳定,属于中性磷脂。磷脂酰胆碱是形成许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制备脂质粒的主要原料。胆固醇也是脂质粒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是许多天然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本身并不形成膜结构,但是能够以1:1甚至2:1的摩尔比插入磷脂膜中。加入胆固醇可以改变脂膜的相变温度,从而影响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因此胆固醇具有稳定磷脂双分子膜的作用。根据作用和给药途径,可以把脂质粒分成口服给药脂质粒、静脉滴注脂质粒、粘膜给药脂质粒等。脂质粒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同时包裹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制备脂质粒所用到的脂材毒性小,生物相溶性好,没有免疫反应。脂质粒的靶向性有四种类型:药物包裹于脂质粒内,可降低在组织中扩散而缓慢向血液中释放药物,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脂质粒能选择性地分布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增加药物对淋巴系统的定向性,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治疗浓度。尤其对抗癌药物,能使之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或无损害作用。对脂质粒表面性质进行改变,如粒径大小、表面电荷、组织特异性抗体等,可提高药物对靶区的选择性,从而也降低了毒性,减少了不良反应。将一些不稳定的易氧化的药物制成脂质粒之后,由于药物包封在脂质粒中,受到类脂双分子层膜的保护,可以显著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在进入体内之后,由于脂质粒膜的保护,药物可以免受机体酶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降解。适合制备脂溶性药物的脂质粒,具体说来这一类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注入法、前体脂质粒法、超声分散法等方法。适合制备水溶性药物的脂质粒,但要求药物有比较好的稳定性,具体说来这一类方法包括反相蒸发法、复乳法、熔融法、冻融法、冷冻干燥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钙融合法、离心法等方法。脂质粒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虽然具备了许多优点和特点,但就目前来看,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表现在其制备技术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一定难度;此外对于某些水溶性药物包封率较低,药物易从脂质粒中渗漏;稳定性差亦是脂质粒商品化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冻干方法可能是延长脂质粒的贮存期的有效途径。近年美国FDA已经批准阿霉素脂质粒TLCD99、两性霉素B脂质粒、柔红霉素脂质粒和庆大霉素脂质粒等几个脂质粒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已经有三个专门经营脂质粒的公司:liposome公司、脂质粒技术公司和Vestar公司在进行脂质粒药品的研究。随着脂质粒研究的升温,一些化妆品厂商开始炒做脂质粒概念,宣称他们的某些化妆品是应用了脂质粒技术的,但目前的大部分化妆品都是外用乳剂或凝胶剂,在这些剂型中,为了保持制剂的稳定性,都需要应用大量表面活性剂,而表面活性剂会破坏脂质粒的磷脂双分子层,使脂质粒的囊泡结构破裂,因此,以现在的脂质粒制备和保存技术,脂质粒是很难应用在化妆品中的。

相关

  • 胸痛胸痛(英语:chest pain),也作胸闷(英文:Chest tightness)、胸口疼痛等,是一系列严重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出现此症状时便需要考虑送往急救(英语:medical emergency)进行治疗。虽说胸痛不一
  •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生物科学生物学(希腊语:βιολογία;拉丁语:biologia;德语:Biologie;法语:biologie;英语:biology)或称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英语: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由经
  • 宫颈举痛宫颈举痛(英语:cervical motion tenderness)或宫颈刺激(cervical excitation),是一类妇科盆腔检查症状。它通常都病发于盆腔炎和宫外孕中,并用于区分盆腔炎和阑尾炎。它也被口语称
  • 败血病败血症(拉丁语:Sepsis)(中国大陆译为脓毒症)指的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发炎的严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频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识不清。有时患者也会发生特定的
  •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mune),又名西罗莫司(Si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现主要运用于肾移植的抗排异治疗。其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2从而阻碍激活T细胞及B细胞来抑制免疫。其首次发现于复
  • 韦斯顿电池韦斯顿电池是一种原电池,1893年由英国化学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发明。由于其高度稳定的电动势,多用于实验室中电位计的校准。1911年该电池被采纳为电动势的国际标准
  • PDB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简称PDB)是一个专门收录蛋白质及核酸的三维结构资料的数据库。由Worldwide Protein Data Bank监管。PDB可以经由网络免费访问,是结构生物学研究
  • 迈克尔·弗兰德利迈克尔·路易斯·弗兰德利(1945年-),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以及统计学顾问服务部(Statistical Consulting Service)的副协调员。迈克尔·弗兰德利于1972年从美国普
  • MMDMA3—甲氧基—4,5—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MDMA)是安非他命类药物,一种致幻药物。在法国被视为可滥用药品,但并未有正式动物试验及相关研究。人体用量也因此目前处于未知状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