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氮䓬类药物

✍ dations ◷ 2025-08-28 21:47:50 #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拉丁语:Benzodiazepines,BZDs、䓬/zhuó/),又译苯二氮平,是一种精神药物,其核心化学结构是一个苯环和一个䓬环。第一种此类药物是氯氮䓬(利眠宁),由Leo Sternbach在1955年偶然发现,后来由罗氏制药生产销售,罗氏制药于1963年开始上市销售地西泮(安定)。 在1977年,苯二氮䓬类药物已是全球最高处方量的药物。苯二氮䓬类在临床上常作为镇静催眠药使用,也用作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苯二氮䓬类,又称苯二氮䓬类药物,是一类中枢神经抑制剂,以其核心化学结构命名,苯代表苯环,䓬代表䓬环,二氮代表嵌套在䓬环上的两个氮原子。因“䓬”字为化学专用的罕见字,且读音与汉字“卓”相同,所以误用“卓”字来替代“䓬”字的情况很普遍,也有音译为“苯二氮平”的情况。此类药物作用于体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受体"GABAA受体复合物"(复合物包含GABA受体,苯二氮平类药物受体和一个与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而药物与受体的这种作用诱导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加强开放,这样会增加氯离子流入胞内的数量,产生超极化而抑制突触后电位,减少中枢某些重要神经元放电,引起中枢抑制。由苯二氮平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可知,这类药物的效应是和脑内GABA水平密切相关的,如果脑内GABA水平较高,则此类药物的效应会更加明显。催眠剂量的此类药物可引起眩晕、困倦、乏力、精细运动不协调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应用会造成共济失调、运动能力障碍、皮疹、白血球减少及暂时性记忆缺失,久服会引起耐受和依赖。依赖此类药物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早的苯二氮平类药物是1960年用于临床的氯氮䓬,此后人们通过消除与生理活性无关的基团,和对分子结构中活性较高的部分进行拼环等改造,开发出了副作用更小,在体内更稳定的苯二氮平类新药,其中的地西泮又名安定,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

相关

  • 鼻中隔Anterior ethmoidalnasopalatine nerves Medial posterosuperior nasal branches of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Anterior half to submandibular nodes Posterior half to
  • 维生素E维生素E(英语: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
  • 草菇Volvaria volvaceaAgaricus volvaceusAmanita virgataVaginata virgata蕈伞圆锥状草菇(学名:Volvariella volvacea)是食用菌的一个种类,因为生长在稻草上而得名,又名兰花菇、美味
  • 性工作者性工作者有两重意思:狭义的性工作者是指为不特定对象提供性服务以获得报酬的人;广义的性工作者则包含在色情产业中表演性行为的人,例如女性色情片演员。人们从事性工作的原因是
  • 艺术治疗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粥状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英语: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是粥样斑块(英语:Atheroma)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
  • 铊中毒铊中毒(Thallium poisoning)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高于铅、汞等金属元素,与砷相当,其对成人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2mg/kg体重,对儿童为8.8~15mg/k
  • 能人能人(学名:Homo habilis),台湾称巧人,是灵长目动物里第一种被认为属于人类的生物,是人科人属中的一个种。1960至1963年,玛丽·利基于东非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生存在大约两百万
  • 语域语域(Register)是在特定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所使用的语言变体风格。根据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定义,语域是可以按照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语言使用的领域的种
  • OWL网络本体语言(英语:Web Ontology Language,OWL)旨在提供一种可用于描述网络文档和应用之中所固有的那些类及其之间关系的语言。OWL网络本体语言当前已经获得万维网联盟认可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