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

✍ dations ◷ 2025-11-18 21:29:52 #文化认同

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

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网络 · 理性化 · 都市 · 阶层
流动 · 社会不平等 · 社运 · 社会变迁
社会心理学 · 发展 · 偏差 · 犯罪
教育 · 知识 · 科学(英语: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 医疗
健康(英语: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 法律 · 政治 · 军事(英语:Military sociology) · 体育
经济 · 世俗化 · 工业 · 互联网
传播 · 文化 · 反文化 · 社会企业
宗教 · 文学(英语:Sociology of literature) · 家庭(英语:Sociology of the family) · 性别

社会语言学 · 媒体研究
社会哲学 · 社会统计学
系统科学 · 世界体系理论经济地理学 · 经济思想史
社会人类学 · 文化人类学
文化研究 · 性别研究

文化认同(英语:cultural identity)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文化社会学的一个课题,也与心理学密切相关,是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认知(英语:self-perception)。这种认同感的对象往往与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世代、定居地方或者任何类型具有其独特文化的社会群体有关。文化认同不但是个人的特征,也是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或教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其中一个层面,代表着认同某个具独特文化的群体及他们对文化的理解方式。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英语:National identity)相似并有重叠,但两者意义并不相同。当一个人可以接纳并且认同某个民族具有的文化,并不代表自身属于某个民族。又例如文化基督徒,指对基督教的文化认同,而非其信仰价值观认同。

文化认同是身份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of identity)的一个子集。其中的公社是四个组成身份的“身份框架”之一,指文化对他们约束,以及不同文化下人们认为他们的生存及生活是倚靠什么“应有的权利”。所以文化认同是一个人的身份的中心点,意味着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也意味他们怎样理解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不同的现代文化研究及社会理论(英语:social theories)也对文化认同作出了调查并且获得理解。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个新的鉴定形式,它将个人的理解由连贯而整体主题解构为包含多个不同文化身份标识的集合。这些文化标识可能是产生自:地点、性别、种族、历史、民族、语言、性取向、宗教信仰、族群、美学甚至食物。其中一位作者同时认识到连贯性和碎片化时写道:

人们怎样与生活中的文化现实进行互动是由一连串的文化复杂性共同建立而成的。国家是文化复杂性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因为它为个人的身认同份奠定了基础,但也可能与文化现实形成对比。文化认同有很多种影响因素,例如一个人的宗教、血统、肤色、语言、社会阶级、教育、职业、技能、家庭和政治主张。这些因素互为影响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发展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

一个人的“文化舞台(英语:social environment)”或所居住的地方亦是值得留意的,这影响一个人可供选择相处的文化。周遭的事物、周遭的环境以及该地方的人,也是人们对文化的看法及是否想要接纳该文化的重要因素。很多的移民发现他们有一种改变他们的文化以融入当地大多数人的文化的需要。这可能与移民者现时对自身文化的看法有所冲突,当移民者被迫对现行文化的取向作出选择时,有一些机会可能造成问题。

有些人可能籍著 接受及参与于两个或多个文化(英语:Biculturalism),而适应多个文化。并没有规则要求每个人必须只坚持接纳一种文化。很多人也不单单与拥有相同文化的群体在一起,也与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社交活动或互相交流。因此,文化认同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因应身处的文化而转变。自从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出现,文化舞台带来的影响的性质也出现改变,它鼓励及促使对同一文化抱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使人们更容易倾向于改变他们的文化认同。这种可塑性亦使人们不论他们身在何处,也会感觉自身是社会的一分子。

在世界某些地方,文化之间的区别可以十分细微,尤其一些变化急速的城市,它们既包含多个不同族群或族裔的人口,同时社会团结性只是基于人们住在同一片地方。

新兴的媒体对文化认同的传播及产生具有一些有趣的影响。比起仔细去理解某人在某个群体里的所作出的互动,从人们跟随或模仿由媒体引导的社会规范的时候,即足以定义及发现他们的文化认同。因此,与其从具体的文化群体中其他学习他们的行动及知识,人们开始趋向以从媒体中学习到相关的社会规范来构建他们的文化认同。

作为一个“历史的水塘”,文化是塑造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水塘”是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很多的群体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也对所理解的历史作出不同的侧重或修改,以致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或者打造出一个具有实际地改革的先例的文化认同 。

文化认同的批评者认为文化认同的持续性力量是基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是对社会的分裂力量,而另一方面世界主义则能使人们获得更良好的公民意识。然而支持者认为文化认同并不一定会分化社会,其中一个例子是:国家面对国际社会时往往会对其固有部分进行修饰,好让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之间拥有共通点并展现一种友善的身份。同样的道理,文化认同对于人们也提供一个交流基础以及一种让他人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方式。。

相关

  • 混合物混合物(mixture)是由两种至多种不同的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合成而混合成的体系,例如溶液、胶体、浊液等。混合物无法用化学式表达。混合物因为是由多种纯物质经由物理
  • 亨利七世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第一任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来自德赫巴斯王国的亨利七世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
  • 阿波罗8号宇航员阿波罗8号(Apollo 8)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
  • 氮丙啶氮丙环,也称环乙亚胺、氮杂环丙烷、吖丙啶、环乙胺、氮丙啶、乙烯亚胺,是氮原子取代环丙烷的一个碳原子形成的杂环化合物,分子式为C2H5N。氮丙环在室温下是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有
  • Angewandte Chemie《应用化学》(德语:Angewandte Chemie)是一本涵盖化学所有方面的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每周出版一期。2011年,该刊的影响因子为13.455,它是发表原创研究的化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201
  • 成 琦成琦(1818年1月18日-?)字魏卿,号小韩、效韩,室名主善堂,格济勒氏,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庚子科举人,庚戌科进士。成琦是清朝道光、咸丰时人。《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记其生于嘉庆二十二年十
  • 汉普斯特得坐标:51°33′15″N 0°10′28″W / 51.5541°N 0.1744°W / 51.5541; -0.1744汉普斯特德(Hampstead)是英国伦敦的一个区域,属于内伦敦卡姆登区的一部分,位于查令十字西北4英里(6.
  • 哈罗德·霍尔特哈罗德·爱德华·霍尔特,CH(Harold Edward Holt,1908年8月5日-1967年12月17日),第17任澳大利亚总理,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1966年起任自由党领袖和澳大利亚总理,1967年在维多利亚州
  • 锈斑豹猫锈斑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rubiginosus),或简称锈斑猫,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野外猫科动物,分布在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锈斑豹猫体长35-48厘米,尾巴长15-25厘米,重约1.5公斤。由于雌猫
  • 马来纪年《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爪夷文: سجاره ملايو),原名《诸王起源》(Sulalatus Salatin),中文译名又作《马来由史话》。该书是著名的古马来文献,它的作者,一说是柔佛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