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

✍ dations ◷ 2025-08-13 02:13:28 #文化认同

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

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网络 · 理性化 · 都市 · 阶层
流动 · 社会不平等 · 社运 · 社会变迁
社会心理学 · 发展 · 偏差 · 犯罪
教育 · 知识 · 科学(英语: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 医疗
健康(英语: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 法律 · 政治 · 军事(英语:Military sociology) · 体育
经济 · 世俗化 · 工业 · 互联网
传播 · 文化 · 反文化 · 社会企业
宗教 · 文学(英语:Sociology of literature) · 家庭(英语:Sociology of the family) · 性别

社会语言学 · 媒体研究
社会哲学 · 社会统计学
系统科学 · 世界体系理论经济地理学 · 经济思想史
社会人类学 · 文化人类学
文化研究 · 性别研究

文化认同(英语:cultural identity)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文化社会学的一个课题,也与心理学密切相关,是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认知(英语:self-perception)。这种认同感的对象往往与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世代、定居地方或者任何类型具有其独特文化的社会群体有关。文化认同不但是个人的特征,也是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或教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其中一个层面,代表着认同某个具独特文化的群体及他们对文化的理解方式。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英语:National identity)相似并有重叠,但两者意义并不相同。当一个人可以接纳并且认同某个民族具有的文化,并不代表自身属于某个民族。又例如文化基督徒,指对基督教的文化认同,而非其信仰价值观认同。

文化认同是身份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of identity)的一个子集。其中的公社是四个组成身份的“身份框架”之一,指文化对他们约束,以及不同文化下人们认为他们的生存及生活是倚靠什么“应有的权利”。所以文化认同是一个人的身份的中心点,意味着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也意味他们怎样理解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不同的现代文化研究及社会理论(英语:social theories)也对文化认同作出了调查并且获得理解。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个新的鉴定形式,它将个人的理解由连贯而整体主题解构为包含多个不同文化身份标识的集合。这些文化标识可能是产生自:地点、性别、种族、历史、民族、语言、性取向、宗教信仰、族群、美学甚至食物。其中一位作者同时认识到连贯性和碎片化时写道:

人们怎样与生活中的文化现实进行互动是由一连串的文化复杂性共同建立而成的。国家是文化复杂性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因为它为个人的身认同份奠定了基础,但也可能与文化现实形成对比。文化认同有很多种影响因素,例如一个人的宗教、血统、肤色、语言、社会阶级、教育、职业、技能、家庭和政治主张。这些因素互为影响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发展作出或大或小的贡献。

一个人的“文化舞台(英语:social environment)”或所居住的地方亦是值得留意的,这影响一个人可供选择相处的文化。周遭的事物、周遭的环境以及该地方的人,也是人们对文化的看法及是否想要接纳该文化的重要因素。很多的移民发现他们有一种改变他们的文化以融入当地大多数人的文化的需要。这可能与移民者现时对自身文化的看法有所冲突,当移民者被迫对现行文化的取向作出选择时,有一些机会可能造成问题。

有些人可能籍著 接受及参与于两个或多个文化(英语:Biculturalism),而适应多个文化。并没有规则要求每个人必须只坚持接纳一种文化。很多人也不单单与拥有相同文化的群体在一起,也与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社交活动或互相交流。因此,文化认同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也可以因应身处的文化而转变。自从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出现,文化舞台带来的影响的性质也出现改变,它鼓励及促使对同一文化抱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使人们更容易倾向于改变他们的文化认同。这种可塑性亦使人们不论他们身在何处,也会感觉自身是社会的一分子。

在世界某些地方,文化之间的区别可以十分细微,尤其一些变化急速的城市,它们既包含多个不同族群或族裔的人口,同时社会团结性只是基于人们住在同一片地方。

新兴的媒体对文化认同的传播及产生具有一些有趣的影响。比起仔细去理解某人在某个群体里的所作出的互动,从人们跟随或模仿由媒体引导的社会规范的时候,即足以定义及发现他们的文化认同。因此,与其从具体的文化群体中其他学习他们的行动及知识,人们开始趋向以从媒体中学习到相关的社会规范来构建他们的文化认同。

作为一个“历史的水塘”,文化是塑造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水塘”是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很多的群体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也对所理解的历史作出不同的侧重或修改,以致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或者打造出一个具有实际地改革的先例的文化认同 。

文化认同的批评者认为文化认同的持续性力量是基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是对社会的分裂力量,而另一方面世界主义则能使人们获得更良好的公民意识。然而支持者认为文化认同并不一定会分化社会,其中一个例子是:国家面对国际社会时往往会对其固有部分进行修饰,好让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之间拥有共通点并展现一种友善的身份。同样的道理,文化认同对于人们也提供一个交流基础以及一种让他人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方式。。

相关

  • 核电存废问题核电存废问题是人类社会对核能发电使用的持续的争议性讨论。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和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在
  • 树枝状聚合物树枝状聚合物,又称树枝化聚合物,是每个重复单元上带有树枝化基元(dendron)的线状聚合物。一个树枝状聚合物大分子往往包含数千树枝化基元。在这方面,他们与球状的树枝状化合物(den
  • Fesub3/sub(Psub2/subOsub7/sub)sub2/sub&g二焦磷酸三铁(化学式:Fe3(P2O7)2)是铁的焦磷酸盐中的一种,其中同时含有Fe2+和Fe3+两种价态。此外,铁的焦磷酸盐还有Fe2P2O7、Fe7(P2O7)4、Fe4(P2O7)3等。二焦磷酸三铁有α-和β-
  • 红矮星红矮星,也就是M型主序星(MV),根据赫罗图,“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其大小及温度均相对较小和低,在光谱分类方面属于M型。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
  • 赴越参战韩国参战越南战争(朝鲜语:월남전 참전/越南戰 參戰?),是韩国朴正熙政府任内,使大韩民国国军投入部队参与越南战争的政策,也是大韩民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海外军事行动。从初期的医务、
  • 洛东江洛东江(朝鲜语:낙동강/洛東江 Nakdonggang */?)为韩国最长河流,全长525公里,流域面积达23,384平方公里。水系发源于朝鲜半岛东侧之太白山脉,流经大邱和釜山两大韩国东南部都市,于
  • 丹麦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丹麦语:Socialdemokraterne)是1871年成立的丹麦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该党目前为丹麦议会第一大党,拥有47席。社民党是欧洲社会党与社会党国际成员。社民党在1884年首
  • 张皓若张皓若(1932年-2004年3月27日),河南焦作人,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专业毕业。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内贸易部首任部长,四川省省长(1988年1月-1993年2月)。他是河南大学校长、河
  • 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加尔维斯顿(Galveston)是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东部加尔维斯顿县的一个城市,邻近休士顿和路易斯安那州,面积539.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0.1平方公里。加尔
  • 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亦称“潘德尔顿法”,是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管理与改善美国公务人员的法案。它首次确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即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