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效应

✍ dations ◷ 2025-11-23 23:15:12 #记忆效应
记忆效应(英语:memory effect)是一种发生在某些充电电池上(如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经过多次充电后导致电池容量减少的现象。当镍镉电池(NiCd)或镍氢电池(NiMH)在多次没有完全放电的情况下又被充满时就会产生记忆效应。其实这种效应极少发生,通常只出现于较古老且十分昂贵、稀有的那些无人管理的电子设备身上,比如通信卫星(每次经过地球阴影时,它都会消耗相同的电量,却不能消耗完所有电量)。实验室中的多次尝试证明了要人为地重现这种效果十分困难。电压下降常被归咎于记忆效应。由于现在的电器通常是监控电池的电压来显示剩余电量,在此情况下,当实际电量下降时,电池能达到的最大的电压会比正常时低,因此通过电器监控到的电量比正常时低,尽管所储存的实际电量没有变,但该电池看起来电量消耗得很快,以致很短时间内就没有电了。在用户看来,电池似乎没有达到最大电量,跟记忆效应差不多。在一些高负载的设备身上(比如数码相机),这是很常出现的问题。电压下降多由重复过度充电引起,这时电池的电解液会在电极上形成细小晶体,这些晶体会阻塞电极,使电池的电阻变大、电压降低。所以在这些电池放电的同时电压会突然下降,看起来就像电池被很快用光了。过度重复放电可损耗某些电池组的性能。电池组由多个电池组成;这些电池虽然性质相似,但并非完全一样,所以其电容有一定差别。而当电池组在进行深度放电时,某些电池容量较低的电池会完全放电。此时,电流便会由其他尚未完全放电的电池通过这些电池容量较低的电池。而因此出现的电容减少,多被误认为是记忆效应。所以千万别用到0%再去充电,会对电池造成损伤。这些所谓的记忆效应,一般都是上面说到的电压下降现象,这造成了各种各样试图修复坏电池的错误行为。最常见的例子是通过某些设备来完全耗尽电池的电能,以便消除电池中的小晶体。理论上这是行得通的,但处理时常常会对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造成损害;而且,虽然短期内这种方法能解决记忆效应,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会缩短电池的寿命。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让电池独立地放电,而不是几颗一起。不然,当有电池先放尽电时,这些电池就会被反向充电,造成很大的损害。

相关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亚历山大·弗莱明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FRS(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苏格兰生物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霉素,这一发现开创了抗生素领域,
  • 谢琳卡谢琳卡(1981年-),女,武汉人,武汉“疫情吹哨人”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2019年12月30日晚
  • 萨丕尔爱德华·萨皮尔(德语:Edward Sapir,/səˈpɪər/,1884年1月26日-1939年2月4日),又译沙皮尔、萨丕尔,生于普鲁士王国伦堡(今属波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德国出生。他1904
  • 亚非语系亚非语系,又称非亚语系、非洲-亚洲语系或阿非罗-亚细亚语系,旧称闪含语系或闪米特-含米特语系,是现今世界的主要语系之一,包含3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
  • 垂体腺瘤垂体瘤(英语:pituitary tumours)是发生于脑下垂体的肿瘤,70%为厌色细胞瘤,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和混合瘤(含有嗜酸和厌色两种细胞),嗜碱细胞瘤较罕见。从生物化学角度讲,催乳腺瘤(prolacti
  • 易怒应激性(英语:irritability)是指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植物的根能够向地生长,是植物对重力的刺激的反应。如果把植物放到失重环境,则根不会出现
  • 地区希腊地区 (希腊语:γεωγραφικά διαμερίσματα)是希腊传统的分区,在1987年以前也是正式的分区。下分54省。
  • 惠灵顿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KG,GCB,GCH,PC,FRS(Arthur Wellesley,1st Duke of Wellington,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英国军事家、政治家、贵族。他是历代威灵顿公爵之始祖,所以
  • 柯尔伯-施密特反应科尔贝-施密特反应(德语:Kolbe-Schmitt-Reaktion)是干燥的酚钠或酚钾与二氧化碳在加温(125-150°C)加压(100atm)下生成羟基苯甲酸的反应。 它是向芳环上引入羧基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