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氟利昂
✍ dations ◷ 2025-09-02 07:24:24 #氟利昂
氟利昂(英语:Freon、/ˈfriː.ɒn/、FREE-on,亦称氯氟烃、氟氯烷)是由科慕公司(英语:Chemours)生产之数种卤碳(英语:Halocarbon)产品的注册商标。这些物质通常是稳定、不可燃、中度毒性的气体或液体,常作为冷媒或气溶胶推喷剂(英语:Aerosol spray)使用。早期的氟利昂因含有氯氟烃(CFCs)容易造成臭氧层空洞(如二氟一氯甲烷),目前改良的冷媒已将氯成分用氟取代,以减轻氯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并非所有制冷剂都被叫做氟利昂,只有科慕公司制造的R-12、R-13B1、R-22、R-502、R-503才被标记于氟利昂。目前“氟利昂”已成为是一种常见的术语,就如“可乐”、“施乐”、“舒洁(英语:Kleenex)”等词一样,通常泛指任何碳氟化合物制冷剂。氯氟烃最早由比利时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斯瓦特(英语:Frédéric Swarts)于1890年代合成出来。由于早期制冷剂普遍使用氨这种材料,但这种物质较危险,通用汽车因此在1920年代晚期时找来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富兰克林·凯特灵(英语:Charles F. Kettering),并组成一小组试图寻找替代品;这一小组后来由托马斯·米基利领导。1928年,研究小组改良了氯氟烃合成,并证明此物质当作制冷剂的有效性、稳定性、无毒性。凯特灵的专利后来以气体方式用于冷藏设备上,而最先用于此专利的为通用汽车子公司富及第(英语:Frigidaire)。1930年,通用汽车与杜邦合作,共同开发致冷剂以便生产氟利昂,后来成功开发出二氟二氯甲烷,该材料编号为氟利昂-12、R-12、CFC-12。R后方的数字代表杜邦开发的制冷剂等级数,用于系统性识别单一卤代烃,以及卤代烃以外的其他制冷剂。然而在发现氟利昂容易造成臭氧层空洞后,大多数国家已于1987年8月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随后,氢氟碳化合物(英语:hydrofluorocarbon)(HFCs)开始取代氟氯碳化物,然而研究显示氢氟碳化合物为超温室效应气体,在京都议定书时受到严格使用限制。目前氟利昂已全面禁止使用于气体喷雾罐内,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发现任何无毒又不易燃的卤化碳物质代替氟利昂用于冷媒。氯氟烃与氢氟碳化合物为无色、易挥发、有毒的液体或气体,并带有些微地醚的气味。若过度暴露于11%浓度以上,可能会导致眩晕、专注力下降、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或心律失常。若在密闭空间中,其挥发后气体可能会引起窒息。虽然氟利昂本身不易燃,但在燃烧后会产生包括剧毒的氢氟酸及相关化合物。
相关
- 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又名硫霉素、甲砜氯霉素或赛芬妥霉素,是一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它是氯霉素的甲基磺醘基相似体,有着相似的反应,强度却小2.5-5倍。与氯霉素相似,甲砜霉素不溶于水,但却极易溶
- 表面张力在物理上,表面张力(英语:Surface Tension),狭义的定义是指液体试图获得最小表面位能的倾向;广义地说,所有两种不同物态的物质之间界面上的张力被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因次是
- 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Vacutainer)是一种真空无菌玻璃或塑料管封闭的血液收集管,管内的真空促进预定的液体量疏入。这种真空管通常用来静脉采血,也有的用来收集尿液样本。真空管管壁有时会
- 臭气气味是人类嗅觉系统对散布于空气中的某些特定分子的感应。人们把使人愉快的气味称为香味,把使人不快的气味称为臭味。人类大概能识别1000种不同的气味。气味分子进入鼻孔后,会
- Betamethasone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为一固醇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以及皮肤炎和银屑病等等免疫性皮肤疾病。其他适应症还包含哮喘及血管
- 内阁官房内阁官房(日语:内閣官房/ないかくかんぼう naikaku kanbō ?;英语译名:Cabinet Secretariat)是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辅佐机构,相当于秘书处或办公厅。职责包括
- ≡↔⇔≡当且仅当的逻辑符号当且仅当(英语:if and only if,iff),在数字逻辑中,逻辑算符反异或闸(exclusive or)是对两个运算元的一种逻辑分析类型,符号为XNOR或ENOR或
- FSHB1FL7, 1XWD, 4AY9· protein binding ·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ctivity· progesterone biosynthetic process · signal transduction · transforming growth
- 华氏华氏温标是一种温标,符号为℉。华氏温标的定义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根据德国科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所写的一篇期
- 丁香酸丁香酸(英语:Syringic acid)是一种天然的 O-甲基三羟基苯甲酸化合物,存在于兰屿树杞(Ardisia elliptica)中,可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在20%硫酸中水解脱甲基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