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转红

✍ dations ◷ 2025-11-17 21:30:37 #皮肤转红
酒精反应,又称酒精性脸红反应、亚洲人脸红综合症,俗称上脸,是指部分人在饮用酒精饮料后,酒精(乙醇)在肝代谢成为乙醛,由于乙醛刺激而引起的皮肤发红、斑点或起疙瘩等一系列反应,多见于东亚人中。据估计,约36%的东亚人有酒精反应。治疗酗酒药物双硫仑原理与酒精反应类似,通过降低乙醛脱氢酶的反应,让服药者产生酒精反应并因此不喜酗酒。人们通常认为脸红是因为不能代谢酒精所致。实际上这不确切。大约80%的东亚人含有一种乙醇脱氢酶叫做ADH1B(英语:ADH1B)。几乎所有的汉族人和朝鲜族人含有另外一种基因,叫做ADH1C(英语:ADH1C) (其他东亚民族未做测试)。这些基因会使将酒精转换成乙醛的脱氢酶产生变异,能够快速地使酒精生成乙醛(在含有ADH1B基因的情况下转化速度会提高40—100倍)。大约50%的东亚人是因为另外一种线粒体变异基因ALDH2,这种基因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不能分解生成乙酸。结果是,受这些基因影响的人在喝酒的时候代谢酒精的速度会更快,不像其他人那样感觉到兴奋,但乙醛带来的副作用会更严重。酒精性脸红反应众所周知的出现在东亚人的血统中。根据人类基因组图谱项目分析,导致脸红的rs671等位基因上的ALDH2基因,在欧洲人和非洲人中非常罕见,在墨西哥裔美国人中更稀少。约30%至50%的中国、韩国和日本血统的人至少有一个ALDH*2等位基因。这种导致酒精性脸红反应的基因原生于东亚、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常见。ALDH2基因可能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汉族人,并且一直积极的遗传下来。另有分析称,这种基因的扩散与中国南方水稻种植的传播有关。这种积极的选择性遗传的机制尚未知晓,但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的乙醛可以保护机体不受类似痢疾、阿米巴虫等寄生虫的感染。研究表明,具有酒精性脸红反应的人每天喝两瓶啤酒,食道癌发生率是不会脸红的人的6-10倍。反应包括心跳加快,恶心,视野模糊,气促等等。有研究指出具有酒精反应的人群,酗酒率也较低。这可能与饮酒带来负面反应导致此人群饮酒较少相关。在饮酒前30-60分钟,给一些患者服用低剂量的治疗胃痛的药物,如西咪替丁(泰胃美)、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善胃得),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糠醛、 特定溶剂的烟雾、一些吡唑化合物,可以降低乙醇脱氢酶的工作效率,缓解身体的症状。已经有研究证明西咪替丁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酒精含量水平。由于是由基因导致,尚未发现能够治愈这种病的有效方法。有假设称,乙醛会导致红肿和血管舒张,可以用h2拮抗剂类药物抑制抗利尿的激素,从而减少乙醛对饮用者的副作用。乙醛是已知的致癌物,可增加与其相关的癌症患病风险,如肝癌、食道癌和消化道癌。有酒精反应者应尽量避免饮酒。

相关

  • 降解分解反应(decomposition reaction)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指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例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
  • 水杨酸水杨酸(英语:Salicylic acid,源于拉丁文的“杨柳” salix),又名柳酸、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水杨酸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松节油,不易溶于水,20°C时溶解度为
  • 荧光淬灭荧光淬灭(英语:Quenching)猝灭是当常温物质经射线照射(通常为紫外线或X射线)所发出会萤光强度降低的任何过程。淬灭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很大,许多过程都可导致淬灭,例如激发态反应,能
  • 脑神经脑神经(Cranial nerves)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区别于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它们是直接由脑发出的。在人类中,传统上认为一共有12对脑神经,其中有10对分布于头面部。除第1及第2对外,其余
  • 腹膜炎腹膜炎,是指一种发生于腹膜的炎症反应。该反应主要由细菌感染、化学物质、物理性伤害等因素引起,且很可能因没有及时治疗而危及生命。其症状可能包含剧烈疼痛、腹部肿胀、发烧
  •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英语: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是粥样斑块(英语:Atheroma)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
  • 心力衰竭心脏衰竭(法语:Insuffisance cardiaque,英语: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脏衰竭(英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时则指郁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
  • 酿酒酿酒,是指应用酒精发酵等的手段生产含有酒精饮料的过程。根据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酿酒使用的微生物以及酿酒的过程各异。酿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方式之一,发酵也是人类
  • 念珠菌念珠菌症(Candidiasis)是假丝酵母属(酵母菌的一种)所造成的霉菌感染,在感染口腔时,就会引发鹅口疮(Thrush)。症状和病征包括在舌头、口腔以及咽喉的部位出现小白点,也可能产生例如酸
  •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韩语:동의보감)是朝鲜宣祖御医许浚所编撰的一部汉文医学著作,成书于1610年,1613年正式刻版刊行。《东医宝鉴》共有25卷,由内景、外景、杂病、汤液、针灸5篇构成: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