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私观

✍ dations ◷ 2025-08-07 05:45:45 #日本文化私观

《日本文化私观》,是日本文学家坂口安吾在1942年(昭和17年)发表的随笔,与《堕落论》并称坂口安吾随笔代表作。

坂口安吾在《日本文化私观》一文中,大力抨击“民族性”以及“传统”两个概念。他称自己对于日本古典文化知识一窍不通,只懂得酩酊大醉之乐,却从来不认为自己不是日本人。坂口指出所谓的日本传统和民族性明明与日本国民的个性背道而驰,却必须背负在身上。传统虽具有一定重要性,但是能创造传统的却是活着的人,因此传统与民族性是符合自身需求的,并非遵守过往规则。

日本人,生性不爱记仇,而武士道却强调复仇的概念,为不适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没有必要继续承受。

日本的文化人,如工程师和艺妓,过于“社交懒惰”,对于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皆无全盘理解,又不从事学习,是一大弊端。

日人推崇以节俭为美德的“农村文化”,但坂口安吾认为这种文化的精神不过只是“不屈不挠的研究如何逃税罢了”,是种伪善的文化,无法成为进步的动力,连富翁都要省一、两块停车钱,无法透过消费刺激经济。

和服一直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服饰,坂口安吾却认为没有非穿不可的理由,说不定和服根本不适合日本人,穿在高大的西方人身上或许更威风;反之,或许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西方服饰,才符合日本人的需求。就算在习惯转变的过程中看来万分滑稽,遭受西方嘲笑,也不重要,他认为只要日人对于新事物的便利性感到心满意足就够了。

坂口安吾认为事物的实用性就是美感。就算京都的寺庙或奈良的佛寺全毁了,除了感到可惜外,不会有其他不便;但若是市区的电车因毁损而停驶,可就麻烦大了。坂口安吾还提到家乡有一座木制古桥被拆除,换成铁制的,起初非常惋惜,后来却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是有必要做的事。同理,就算有日本式老旧建筑要被西式建筑替代了,不用感到难过,因为日本人会因此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

相关

  • 化能合成化能合成作用(英语:Chemosynthesis),是一些细菌等自养生物通过将无机物分子(如氢气、硫化氢或甲烷)氧化,再利用氧化获得的化学能将一碳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 浪漫取向浪漫取向或恋爱取向(Romantic orientation),又称情感取向(Affectional orientation),它表明一个人更倾向于与何种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的人建立浪漫关系或产生爱情。这一术语常与性
  • 兴义镇 (新津县)兴义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兴义镇下辖以下地区:兴场社区、余石村、三合村、纪碾村、田渡村、广滩村、先寺村、杨牌村、万和村、岷
  • 唐吉兹·阿米热吉比唐吉兹·阿米热吉比 (格鲁吉亚语:თენგიზ (გიზი) კონსტანტინეს ძე ამირეჯიბი,1927年9月30日-2013年3月9日),格鲁吉亚钢琴家,生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
  • 阮俨阮俨(越南语:Nguyễn Nghiễm;1708年4月14日-1775年12月9日),字希思(越南语:Hy Tư/.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
  • 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第十二代德比伯爵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第十二代德比伯爵,PC(Edward Smith-Stanley, 12th Earl of Derby,1752年12月12日-1834年10月21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贵族、政治家。在1771年至1776年
  • 乔恩·莫克斯雷乔纳森·琼·古德(英语:Jonathan "Jon" Good,1985年12月7日-)为一名美国职业摔角选手,擂台名为乔恩·莫克斯雷(Jon Moxley),莫克斯雷曾以擂台名迪恩·安布罗斯(Dean Ambrose)受聘于世界摔角娱乐,目前受聘于全精英摔角在世界摔角娱乐中,安布罗斯曾拿过一次WWE冠军、一次WWE美国冠军(史上WWE美国冠军卫冕天数第3长的持有者,也是16年以来卫冕最久的纪录)、三次WWE洲际冠军、一次公事包大战优胜者(2016年)、一次WWE Raw双打冠军(与昔日神盾军伙伴赛特·罗
  • 安慧安慧(梵名:Sthiramati),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南印度罗罗国人,佛教唯识学派十大论师之一,精通因明(逻辑学),擅长辩论,与那烂陀寺住持护法同时。安慧主张只承认自证分实有,认为见分与相分“情有理无”,所以被称为“一分家”。古汉译其主要著述有:《大乘广五蕴论》、《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和选译的《大乘中观论释》、《倶舍实义释》。现代有从梵文翻译的《唯识三十颂释论》。方东美称安慧一系,为唯智学派。
  • 薗头健吉薗头健吉(日语:薗頭 健吉/そのがしら けんきち ,1931年10月25日-)是一名日本化学家,曾是大阪大学的化学教授。他在1975年发现薗头耦合反应。薗头后来是大阪市立大学的教授,于2004年退休。
  • 印地英语印地英语(英语:Hinglish),是一个印地语和英语混成的语言品种。印地文和英文能够自由地在一个句子内或句子之间互换之间。主要使用地区及位于印度次大陆、或印度裔社群。在19世纪30年代,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在印度展开英语公共教育(当时的印度、乃至于今天,都有这个世界上最丰富且不同语言的地区之一)。在18世纪,随着东印度公司,印度的语言与外国英语元素接触。在殖民地印度,英语成为权威的象征,是传播包括基督教在内英国文化的强大霸权工具。印度英语的字典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