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德玛·哈夫金

✍ dations ◷ 2025-10-28 12:08:47 #1860年出生,1930年逝世,犹太科学家,微生物学家

沃尔德玛·莫迪凯·沃尔夫·哈夫金(乌克兰语:Володимир Мордехай-Вольф Хавкін;俄语:Мордехай-Вольф Хавкин;英语:Waldemar Mordechai Wolff Haffkine;1860年3月15日—1930年10月26日),是一名犹太裔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因研发出了人类第一剂霍乱疫苗和第一剂鼠疫疫苗而闻名,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哈夫金任职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等机构,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他曾在自己身上进行疫苗人体试验。英国知名医师约瑟夫·李斯特男爵等人称他为“人类的救星(a saviour of humanity)”。

沃尔德玛·哈夫金1860年3月15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敖德萨(今乌克兰境内),他父亲亚伦·哈夫金来自是一个犹太商人家庭,而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1883年,哈夫金毕业于敖德萨大学,他提交了动物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并获得自然科学学位。毕业后,他曾在敖德萨动物学博物馆担任助手,还有权使用研究实验室。1888年,因为俄国境内的反犹太政策,他离开了俄国,并在瑞士日内瓦担任短暂教职后,动身前往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从事霍乱疫苗研发工作(后加入法国籍)。

1885年,西班牙人Jaume Ferran i Clua曾首次为人类接种霍乱疫苗,但其结果不被科学界和同行所接受,甚至有人怀疑他的疫苗杀死的人多于拯救的人。

1892年7月18日,哈夫金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工作期间,在动物试验成功后转而在自己身上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并向自己体内注射了低浓度的霍乱弧菌。他随后出现发烧,但几天内便完全恢复。此后,他又在三个俄国同事和其他志愿者身上进行了人体试验,获得了相似结果,进而确信他所研发的疫苗是可行的、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测试。1893年,全球第五次霍乱大流行期间,在获得“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的肯定后,哈夫金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地区开展大规模霍乱疫苗接种,并成功降低了霍乱发病率。直至1895年秋,他记录接种了约42,000人,但因为自己患上了疟疾而不得不返回英国修整。1896年3月,哈夫金重新回到加尔各答,再次接种了超过3万人。

与此同时,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爆发,哈夫金受到印度孟买省省长邀请,前往协助控制当地的鼠疫疫情。他在当地一所医院内研发出了首支鼠疫疫苗。1897年1月10日,他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体试验(注射了10c.c.的疫苗剂量),在高烧后完全恢复。此后,他从当地一所已爆发鼠疫的监狱内招募了志愿者,并在进行了人体试验证明有效后,随即开始了大规模接种。哈夫金的疫苗此后被广为使用。1899年8月,孟买当地成立了“鼠疫研究实验室(Plague Research Laboratory)”,哈夫金任实验室主任。1904年,该实验室更名为“孟买细菌学实验室(Bombay Bacteriology Laboratory)”。

1902年10月30日,在印度旁遮普邦的马尔科瓦尔(Mulkowal),19名接种过哈夫金鼠疫疫苗(53N瓶)的人一周后死于破伤风,但还有88名也接种(非53N瓶)的人则平安无事,此次事故被称为“马尔科瓦尔事故”或“马尔科瓦尔灾难”。所有证据都指向53N瓶受到致命污染。一个印度政府委员会(英属印度)调查后认为,为加快生产速度,哈夫金改变了疫苗的灭菌程序,使用了加热灭菌而非苯酚灭菌——尽管该加热方法已经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安全使用了两年,但英国人对此并不熟悉。1903年,该委员会认为,53N瓶一定是在哈夫金的实验室内被污染而导致了事故,哈夫金作为实验室主任被解雇、返回英国。

1903年-1907年,马尔科瓦尔接种事故在英国国内、英属印度引发争论和问责,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罗斯、李斯特男爵在内的一些教授认为委员会对哈夫金的指责不合理、有可能是受到他犹太人身份的影响。罗斯认为,破伤风梭菌进入53N瓶的时机不一定是在哈夫金的实验室内,也可能是在之后制造和装瓶过程中,亦可能是由于瓶盖松动或在开瓶期间受到污染。他认为委员会的决定会使得人们得不到有效的鼠疫疫苗接种,数千人可能因此丧命。

1907年11月,哈夫金最终被判定免责,并回到印度担任“加尔各答生物实验室(Calcutta Biological Laboratory)”主任,但依然被限制只能进行理论研究、不能从事试验。1907年-1914年间,哈夫金只发表了1篇研究论文,而他一生共发表了30篇论文。

1914年,哈夫金退休,并返回了法国布洛涅-比扬古。与此同时,1897年-1925年间,孟买的实验室寄出了约2600万剂哈夫金的鼠疫疫苗,将鼠疫死亡率降低了50%-85%,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退休后,哈夫金回到法国并回归信仰(犹太教正统派),此后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以促进东欧地区犹太人的教育。1927年,他曾回到出生地敖德萨寻找亲人和朋友。他一生未婚,于1928年移居瑞士洛桑独自生活。1930年10月26日,哈夫金在瑞士逝世,享年70岁。

189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哈夫金印度帝国勋章中的“三等勋章(Companion,CIE)”。

1925年,为纪念哈夫金的贡献,在各方努力下,印度的“孟买细菌学实验室(Bombay Bacteriology Laboratory)”最终更名为“哈夫金研究所(英语:Haffkine Institute)”。对此,哈夫金回信称:“在孟买的工作占据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与之相关的一切都不言而喻。我祝愿作为国家卫生组织中一个活跃工作中心的研究所繁荣昌盛,并向全体员工送上祝福。”

相关

  • 库兴氏症候群库兴氏综合征(法语:Le syndrome de Cushing; 英语:Cushing's syndrome)亦称库欣氏综合征、柯兴氏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其中包括库欣氏病(Cushing's disease,专指由原发性脑下腺瘤
  • 地心说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学说。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
  • 江格尔《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的史诗,主要叙述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芒耐汗,布和查干进行斗争,收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江格尔被列入第一批中
  • 大型都会公园台北市战前规划的大型都会公园是指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所规划的十七座大型都会公园。目前有七座完全辟建,虽然称为完全辟建,但仍有部分土地作为停车场
  • 卢德福德期卢德福德期(Ludfordian)是志留纪的第七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25.6–423百万年前。
  • 范·达因范·达因(S. S. Van Dine),原名威拉得·亨廷顿·莱特(Willard Huntington Wright,1888年10月15日-1939年4月11日),是美国身兼作家与评论家。1920年代,他开始动笔创造了红极一时的推理
  • 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台湾推理作家协会(英语:Mystery Writers of Taiwan,简称MWT)是台湾推理作家团体,前身为2002年3月成立的台湾侦探俱乐部,2008年更改为现行名称,2012年完成社团法人登记。2001年冬天,
  • 赖安·塞塞尼翁赖安·塞塞尼翁(英语:Ryan Sessegnon,2000年5月18日-),是一名贝宁裔英格兰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主要司职左后卫,现时被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热刺借至德甲俱乐部霍芬海姆。赖安·塞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社会团体,1979年11月成立。
  • 池河 (淮河)池河,古称池水,位于安徽省东部,是淮河中游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定远县西北西卅店镇凤阳山最高峰大金山东麓,至皖苏交界的洪山头入淮,全长182公里,流域面积5021平方公里。池河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