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 dations ◷ 2025-10-18 04:12:15 #巨星
巨星在本质上是一颗半径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却有相同的表面温度的恒星。典型上,巨星的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0倍至100倍,亮度则是太阳的10倍至1,000倍。比巨星更亮的恒星是超巨星和特超巨星;一颗高温、明亮的主序星有时也会被归类为巨星。此外,因为它们的高亮度和大的半径,巨星在赫罗图上的位置高于主序星(在约克光谱分类为亮度分类V),并且对应于光度分类的II或III 。一颗恒星在核心所有的氢都经由核聚变耗尽后,将离开主序带成为一颗巨星。但是,一颗原始质量低于0.25太阳质量的恒星则不会成为巨星。这样的恒星,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经由对流混合它们的内部,因此它们可以继续氢的融合,时间可以长达1012年(一千亿年),远比宇宙现在的年龄还更长久。但是,最终它们将发展出一个辐射的核心,核心的氢已经耗尽,和一个围绕着核心燃烧着氢的外壳(质量超过0.16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这时可能会膨胀,但不会非常巨大)。不久,提供恒星供亮度的氢会完全耗尽,它将成为一颗以氦为主的白矮星。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大于0.25太阳量,当它耗尽核心所有能进行核聚变的氢之后,核心将会开始收缩。氢的融合改由在富含氦的核心外的含氢的壳层进行,并且恒星的外层会膨胀而且温度会下降。在这个阶段的演化,在赫罗图上标示的位置在次巨星分支上,恒星的亮度大约维持在几乎不变,但表面温度下降。最后,恒星将上升进入赫罗图上的红巨星分支。在此时,恒星的表面温度是典型的红巨星,它的表面亮度大约保持稳定不变,但是半径剧烈的增加。核心将继续收缩,使核心温度升高, § 5.9.。如果恒星的质量,当它在主序带时,低于0.5倍太阳质量,一般认为核心的温度永远不会达到氦融合所需要的温度, p. 169.,因此他将维持在氢融合状态下的红巨星,直到做终成为一颗氦的白矮星, § 4.1, 6.1.否则,当核心的温度达到约108 K,在核心的氦将经由3氦过程融合成为碳和氧。,§ 5.9, chapter 6.氦融合产生的能量导致核心的膨胀,这会导致围绕在核心外的氢融合层压力降低,这也减低了能量的代谢率。恒星的亮度降低,外层再度收缩,恒星离开了红巨星分支,其后续的演化将取决于它的质量。如果质量不是太大,它可以进入赫罗图上的水平分支,或是它的位置可能将在图中的循环中移动, chapter 6.。如果它的质量没有超过8倍太阳质量,最终它将耗尽在核心的氦,并且开始融合围绕在核心周围的氦。这将会使恒星的亮度再度增加,使恒星成为AGB恒星,在赫罗图中下降进入渐近巨星分支。在这颗恒星卸除了大部分的质量之后,残留的核心将成为一颗富含碳-氧的白矮星, § 7.1–7.4.。对质量大到足以点燃碳融合的主序星(大约8倍太阳质量), p. 189,在许多地方都必须修改演化图。在离开主序代之后,恒星的亮度不会增加太多,但是颜色会变得更红。它们可成为红超巨星,或是因为质量流失也可能使它们成为蓝超巨星, pp. 33–35;  最后,它们将成为以氧和氖为主的白矮星,或是它会经历核塌缩超新星形成中子星或是黑洞, § 7.4.4–7.8.。知名的巨星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相关

  • ITIS整合分类学资讯系统(英语: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作 ITIS)是一个专门提供生物物种分类讯息的机构。前身是设立于1996年的一个团体,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
  • 洋流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信风带作用下的信风
  • 休克休克(Shock)为一急性的综合症。其顾名思义,为临床上常面临到的一种急性病症,一般人普遍认为休克专指低血压的状况,然而,以定义而言,休克其实为指身体的血液循环不够,造成组织氧气
  • 阿那克萨哥拉阿那克萨哥拉(希腊语:Αναξαγόρας,前500年-前428年),伊奥尼亚人,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首先把哲学带到雅典,影响了苏格拉底的思想。阿那克萨哥拉约在公元前500年出生于士
  • 信息解析解析可以指:
  • 人格人格(英语:Personality),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区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西方语言中“人
  • 米托蒽醌米托蒽醌(英语:Mitoxantrone)是一种蒽醌类(与蒽环类药物类似但不同)化疗药物。米托蒽醌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其中主要包括远端转移的乳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Akt/PKB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
  • 斜长岩斜长岩是一种基性深成岩,90%以上的成分是斜长石,此外尚有一些成分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组成。斜长岩为灰色,粗粒状结构,有闪光变彩现象。斜长岩为一种古老的岩石,也是月球表面
  • 克林顿·戴维孙克林顿·戴维森(英语:Clinton Davisson,1881年10月22日-1958年2月1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长期工作。他与雷斯特·革末,在戴维森-革末实验里,共同合作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