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足

✍ dations ◷ 2025-05-19 01:37:23 #放足
放足即为反缠足的活动,一般来说,中国该放足运动,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彻底成功。缠足后又放足的脚,被称做“解放脚”,而裹脚造成的脚部畸形已无法挽回。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传教士与部分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征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最后一起可被查询到的缠足发生在1957年。清末思想家康有为反对缠足,因拒绝为女儿缠足遭到了家乡人的强烈反对。而在1920年的放足个案中,年轻的女教师为学生放足,家长则是“平静的接受”。台湾的缠足风俗在日治时期时,与鸦片、薙发列为三大传统陋习,并受到严格取缔。当时台湾成立许多“天足会”,鼓励妇女遗弃旧习,一时成为风尚。台湾的解缠足运动是在日治时期开始。当时统治台湾的日本总督府举辧“内地观光”,向台湾仕绅展现文明、进步的形象,1899年12月5日本地仕绅黄玉阶在一场士绅聚会中提出解缠足的议题,颇受与会者支持,于是在1900年创立“台北天然足会”,发起解缠足运动。当时解缠足的阻力来自于担心天然足影响婚姻,因此足会内规中约定会员之幼子未来不娶未放足的女子、会员所生子女相互嫁娶。台湾总督府则透过教育、引入产业、形象宣扬等方式加以诱导。根据1905年和1915年两次户口调查的资料,女性缠足的比例由56.94%降为17.36%,连已经缠足的少女,都可在成长过程中放足。总督府见风气已成,遂在1915年《保甲规约》中正式将缠足列为禁止事项。

相关

  • 正义单链RNA病毒正链单股RNA病毒(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或(+)ssRNA virus;阳性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为一条正链RNA单股。网巢病毒目(Nidovirales):成套(套式)病毒目小核糖核酸目(Pi
  • 胸腔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呼吸医学为探讨呼吸器官疾病之一门学
  • 芬那酸芬那酸(Fenamic acid),是一系列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的基本组成分子,衍生的药物包括甲芬那酸、托芬那酸(英语:tolfenamic acid)、氟芬那酸(英语:flufenamic acid)及甲氯芬那酸(英语:meclof
  • 质粒体色素体(英语:plastid),又称质粒体或质体,是植物、藻类、光合营性(英语:pototroph)细菌中所含有的一种囊泡,与光合作用有关。囊泡中含有菌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在紫细菌中,如紫螺菌(英语:Rh
  • 卡门《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天的一部歌剧,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作曲,法国的亨利·梅拉克和吕多维克·阿莱维作词。
  • 麦克白芬莱克之子麦克白塔德(中世纪盖尔语:Mac Bethad mac Findlaích;现代盖尔语:MacBheatha mac Fhionnlaigh;1005年-1057年8月15日),英语化简称麦克白(Macbeth),绰号赤王(Rí Deircc),是1040
  • 硬颚挤喉音(Palatal ejective)是一种辅音,出现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将此音记作⟨cʼ⟩,其对应的X-SAMPA音标为c`_>。硬颚挤喉音的特征包括:此音主要出现在一些美洲原住民的语言
  • 绕迥绕迥(藏语:.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angma-
  • 贡伯戈讷姆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城镇贡伯戈讷姆(Kumbakonam),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4002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40021人,其中男性69607人,
  • 橙盖鹅膏菌橙盖鹅膏菌 (学名: Amanita caesarea ),又名凯撒磨菇、橙盖伞、黄罗伞及白橙盖鹅膏菌,有“凯撒磨菇”之称,是鹅膏菌科鹅膏属的食用菌,原产于欧洲南部及北非。它的菌盖呈突出的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