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谢诺(法语:Jean Chesneaux,1922年10月2日-2007年7月23日),是法国历史学家、汉学家、社会运动家。同纪业马(法语:Jacques Guillermaz)将军齐名,是法国汉学界近现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创者,以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和东南亚史闻名于学术界。
1922年10月2日,谢诺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为土木建筑工程师。其先后入读巴黎蒙田中学(法语:Lycée Montaigne (Paris))、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巴黎大学(即索邦大学)文学院。1941年7月,取得历史与地理学学士学位,翌年7月又取得历史学高等研究文凭(diplôme d'études supérieures d'histoire)。由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他当时曾经加入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组织来对抗侵略者。1942年11月和1943年5月,两度为德国警察所逮捕,直到1944年8月才为联军解救出狱。
1945年7月,谢诺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通过历史教师资格会考。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间,其担任日内瓦国际大学互助组织(Entraide Universitaire Internationale)的秘书。1946年11月至1948年8月间,他受该组织的委派,前往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支那、泰国等亚洲诸国考察,以了解当地高等教育和学生的情况。于此期间,亦在1948年1月首次抵达中国,并先后造访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张家口,直至1948年6月才启程回国。这次的考察活动,令他留下了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印象。1948年8月回国后,即加入法国共产党,并放弃有关中世纪康士坦斯大公会议的博士论文的撰写计划,且改进入巴黎的东方语言学校(即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以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1951年,于结束中文系的学业后,曾一度入职巴黎克洛德·贝尔纳中学(法语:Lycée Claude-Bernard)。1953年10月,调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并担任巴黎大学文学院预科班的“1840-1914年的远东”讲座教员。同时间,在巴黎大学的勒努万(法语:Pierre Renouvin)和拉布鲁斯(法语:Ernest Labrousse)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撰写题为“1919-1927年中国工人运动”的博士论文。
1955年,谢诺的《越南史》出版。该书成为当时西方学术界中研究越南历史的重要作品。同一年,年仅33岁的他获得布劳岱尔赏识,而被选为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第六系(即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的教授。自1956年起,亦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1962年,发表国家级博士论文《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年)》。该论文得到法国之中国现代史家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的好评,她称“这篇论文,是一位西方史学家在立足中国档案和史料并参考外国文献的同时,完成的第一部有关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学术著作。”
1966年和1967年时,谢诺曾经两度于罗素法庭同凯恩(Marcel-Francis Kahn)、维吉耶(Jean-Pierre Vigier)、洛朗·施瓦茨等法国教授开庭,以指控美国在越南所犯下的战争罪行。1968年,巴黎发生五月风暴。这场大规模的政治、社会、文化运动影响了当时法国高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其中巴黎大学一分为十三所新的巴黎大学,而他也因此成为巴黎第七大学的创建学者之一。1969年至1977年之间,其出版与人合编的四卷本《中国现代史》教科书。是书颇受当时法国大学生的好评,并被翻译成英文版,成为美国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教材。
做为法国知识分子,因谢诺日益对法国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感到不满,遂于1975年前后,逐步放弃东南亚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并在1978年夏天决定提前退休,且离开学术界,以将其重心放在关心法国社会和世界环境的议题上。1997年至2004年间,他出任法国绿色和平组织理事会会长、名誉会长。自2004年起,担任《环保与政治》()和《文学半月谈》()的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和学术顾问。
2007年7月23日,因胰腺癌病逝于巴黎家中,享寿85岁。
谢诺的门生,著名者有高达乐、毕仰高、白吉尔、阿兰·鲁林、巴斯蒂(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