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郧县人
✍ dations ◷ 2024-11-05 21:53:23 #郧县人
郧县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因出土地名而被中国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命名为“郧县人” 。
1989年5月18日和1950年6月15日先后出土两件化石 ,两个化石分别命名为“梁子”和“青曲” 。“郧县人”距今约130万年前,属于距今73万年前开始出现的晚期“直立人” 。1989年,郧阳举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因为此前有人反应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村民在汉江边淘金时,曾从沙砾堆中发现过化石。5月18日,来自郧县博物馆和郧西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到该村进行现场勘察。当日,在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发现了骨化石。第二次挖掘时将头骨的两块枕部找回,并在附近挖掘出100多块石器。
“郧县人”2号头骨“青曲”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直立人”阶段人类骨化石中,保存最为完整头骨化石。1990年代,自“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后,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复原方法,但由于技术限制,头骨复原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因为“郧县人”头骨被挤压变形,脑腔里的软物质已经被坚硬的钙质胶结物替代,使对头骨化石的复原、观察和测量的难度加大。
直到2003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计算机断层成像室进行合作,对郧县人头骨的255个层面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仪扫描,并使用扫描得到的资料建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以及用亚洲晚期直立人中的“爪哇人”和“北京直立人”作为参照,从纵、横方向对头骨复原弧度进行估算。
然后交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研究所,由中、法两国研究人员共同对郧县人2号头骨“青曲”进行计算机复位和修复研究。
通过研究结果测算出“郧县人”的脑容量值为1065毫升左右,接近于“北京直立人”的脑容量平均值1075毫升,表明“郧县人”处于直立人阶段。2003年12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施工建设。计划2010年向中国北方供水,到时丹江口水库周边方圆300公里的部分区域将被永久淹没,影响涉及学堂梁子遗址所处的湖北省十堰市郧县。虽遗址核心区在坡上,且学堂梁子遗址总计124200平方米,但工程将淹没遗址核心区的外围,也就是坡下部分地区,为防止会对核心区的文物遗址造成影响,2008年2月中旬,湖北省文物局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深度发掘,以保护这一重要遗址。2012年2月,郧县弥陀寺村青曲中学的一位教师杨正林在学堂梁子遗址上发现一把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3厘米的石斧,之后杨正林又在附近发现其他石器。经武汉大学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杨正林发现的这些石器,应该就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使用的石器。
相关
- 奇脉奇脉(Pulsus paradoxus),是吸气期间收缩压和脉博异常的大幅度下降。正常情况下,收缩压下降不超过10mmHg。然而,当收缩压下降的程度超过10mmHg,即称为奇脉。奇脉与脉率和心率无关。
- 皇家内科医学院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 是一所位于伦敦的内科医师学会。1518年由亨利八世成立,初时称为内科医师学会,至1674年冠“皇家”称号。成立
- 南极洲/南极地方南极洲(英语: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于南半球的南极区,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
- 磺胺异磺胺异
- 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犹太战争,亦称大起义或犹太人大起义,是位于地中海东岸黎凡特的犹太人在公元66年至135年间,对抗罗马帝国的一连串战争大规模的起义。历史上第一次的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以
- 编码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则是编码的逆过程。对于特定的上下文,编码有一些更具体的意义。
-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英语:Drug design),又称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根据对于靶点(Biological target)的现有知识,去寻找与发明出新型药物的过程。药物设计根据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
- 安全护目镜护目镜(英文:Goggles),运动、工作时所配戴的眼镜,目的是保护眼睛。大部分的运动都是在户外,而户外的阳光往往是造成眼睛病变的主因,所以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运动员开始配戴太阳眼镜
- Sbsub2/subSsub3/sub三硫化二锑,别名硫化锑、硫化亚锑,分子式Sb2S3。分子量339.68。黄红色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4.12。熔点550°C。不溶于水、乙酸,溶于浓盐酸、硫氢化铵、硫化钾溶液和醇。三硫化
- 南俄勒冈大学南俄勒冈大学 (英语:Southern Oregon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俄勒冈州阿什兰的大学。这间学校成立于公元1926年,这间学校原名南俄勒冈学院和南俄勒冈州立学院。这间学校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