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浩劫

✍ dations ◷ 2025-04-24 23:53:42 #核浩劫
核浩劫或核子末日是大规模核战争及核辐射导致的一种世界末日。在这种情况下,核冬天发生,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会被摧毁,很多人类科技已不能再使用,而地表也变得难以居住。冷战早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核战争之后仍然会有数十亿人幸存,但后来一些研究指出核浩劫将导致人类文明终结,核浩劫的发生时间自1947年以来就由末日时钟指出。核浩劫是流行文化中较常见的一个主题,以核子末日为主题的推想小说也成为了科幻小说的一大亚分类。1979年美国参议院的技术评估办公室曾评价过不同程度的核战争导致的后果,结果显示如果美苏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那么美国可能有35%到77%的人口会消失(其中7000万到1.6亿人直接死于核武器的攻击),而苏联则可能有20%到40%的人死去。 虽然冷战过后经历了核裁军,但倘若核战争爆发,人类社会还是有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1980年代早期科学家开始研究核武器导致的大气层问题,结果显示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烟尘可能会在大气层中漂流数周并遮蔽太阳光。1983年TTAPS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核冬天”这一概念。200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爆发较大规模的核战争,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些主要农业产区的气温可能降低12–20 °C,俄罗斯地区甚至可能会降低35 °C。而其预估的核冬天延续时间也加长数十年,就算是小规模的核战争也会导致十几年的核冬天。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和核战争还会造成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进一步影响人类生存。核冬天会影响人类农业产量,进一步引发核饥荒。2013年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的报告称光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核战争就会使得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陷入饥荒。核爆电磁脉冲将导致电子设备线入瘫痪。比如光一个用以进行电磁脉冲攻击的核武器在美国领土中心上空爆炸,整个美国的电子设施就有可能会陷入瘫痪。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的失灵都会导致进一步的人类灭绝。这种影响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2013年美国众议院就“致命攻击下高压电基础设施安全性”一题进行过讨论,欧盟也曾就类似议题进行过探讨。但核爆电磁脉冲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可能也是被一些媒体高估了,《今日物理》称世界上还没有能造成大规模伤害的电磁脉冲武器。核爆炸后,原子尘将逐渐回落,它一般只影响核爆发生地数百英里内的地区。但是原子尘含有极危险的辐射,导致人类罹患各种疾病,被它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将损害人体健康。

相关

  • 受体受体(receptors),又称受器、接收器,是一个生物化学上的概念,指一类能传导细胞外信号,并在细胞内产生特定效应的分子。产生的效应可能仅在短时间内持续,比如改变细胞的代谢或者细胞
  • 软颚软颚或者软腭(医学拉丁语术语:Velum palatinum或Palatum molle)是哺乳动物中硬腭延长形成的一个双褶皱形状的口腔部分。它斜挂在或者垂直挂在舌根上方,是由咽腭肌和其它肌肉的延
  • 行星行星(英语:planet;拉丁语: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由西向东)。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
  • 乙酰化乙酰化(英语:Acetylation;IUPAC命名:ethanoylation)又称乙酰基化或乙酰化作用,是指将一个乙酰官能基加入到一个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反应。反之将乙酰基移除的反应称为脱乙酰作用或
  • 直系同源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这里相同的祖先既可以指演化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蝙
  • 单晶单晶是指其内部微粒有规律地排列在一个空间格子内的晶体。其晶体结构是连续的,或者可以说,在宏观尺度范围内单晶不包含晶界。与单晶相对的,是众多晶粒组成的多晶。单晶材料是一
  • 宣统退位《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清朝最后一位君主、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被承认的皇帝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颁布的退位诏书,标
  • 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可以指:
  • 延迟股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
  • 康斯坦丁二世康斯坦丁·麦克艾德(中世纪盖尔语:Constantín mac Áeda;现代盖尔语:Còiseam mac Aoidh;英语:Constantine, son of Áed;其名直译为艾德之子康斯坦丁,近代的国王列表中称其为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