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Hsub3/sub

✍ dations ◷ 2025-08-08 10:50:31 #SbH<sub>3</sub>
锑化氢,是化学式为SbH3的化合物,是具有恶臭气味的无色剧毒气体,不稳定。与氨同类,是主要的锑氢化物。其为三角锥结构,H–Sb–H 键角为 91.7°,Sb–H 键长 1.707Å(170.7pm)。锑化氢通常由 Sb3+ 与含负氢的化合物反应制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 Sb3− 与含质子的试剂(甚至水)反应制备锑化氢:锑化氢的化学性质与砷化氢很相像, 分解为氢气和锑,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层明亮的锑镜,锑镜不溶于次氯酸钠溶液,可以以此反应来分别砷和锑。重金属氢化物一般不很稳定(如 AsH3,H2Te,SnH4),SbH3 亦是如此。锑化氢室温缓慢分解,200 °C 时的速率则非常快:该反应是自催化反应,可能爆炸。SbH3 被氧气很快氧化:SbH3 不呈碱性。但可被氨基钠去质子化:锑化氢可被用于半导体工业,化学气相沉积(CVD)中掺杂少量的锑。有报道称锑化氢可以作熏蒸剂,但显然与更常见的 PH3 相比,SbH3 的不稳定性及相对复杂的制法使其应用受限。由于 Sb 与 As 同族,在马氏试砷法中也检测到了锑化氢的存在。 该法于1836年被 James Marsh 发现,是利用样品与无砷锌及稀硫酸反应,若样品含砷,则气态的砷化氢通过热管时(250–300 °C)会分解为黑色的砷镜;若样品含锑,则在管不被加热的地方都会出现黑色的锑镜。1837年 Lewis Thomson 和 Pfaff 分别独立发现了锑化氢。由于锑化氢的合成方法复杂,因此锑化氢的毒性在很久之后才被确定清楚。1876年 Francis Jones 检验了几条合成锑化氢的路线, 但直到1901年 Alfred Stock 才确定了锑化氢的大部分化学性质。SbH3 是不稳定的易燃气体。锑化氢极毒,老鼠LC50为100ppm。但幸运的是,正是由于它的不稳定,使得锑化氢的污染大大减少。锑化氢的毒性与其他锑化合物不同,但与砷化氢类似。 锑化氢可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失去载氧功能。大多数锑化氢中毒都包含砷化氢中毒,尽管动物学实验已经证明两者毒性相差不大。中毒症状,如头痛、眩晕和恶心,及溶血性贫血(高浓度的非结合胆红素)、血红素尿和肾病,有可能在接触数小时才显现出来。

相关

  • 真核延伸因子真核延伸因子有两种:真核延伸因子1(eEF-1)和真核延伸因子2(eEF-2)。氨酰-tRNA合成酶 · 阅读框架 · 起始密码子 · 终止密码子 · 核糖体结合位点:夏因-达尔加诺序列(+/-) · 科扎
  • 闪电闪电,一般是专指对流层大气放电,是静电放电现象的一种。当空气作为一种介质时,空气中的各种微粒互相碰撞和摩擦便会使该空气介质两面的正负电荷的量持续积累,这时加于该空气介质
  • 终极盘古大陆终极盘古大陆(Pangaea Ultima)又名超级盘古大陆,在不同学者的论述中亦被称为新盘古大陆(Neopangea,但有别于另一版本“新盘古大陆,Novopangea”)或第二代盘古大陆(Pangaea Proxima
  • 妻子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同形字同形字又称重形字,最广义的同形字就是写法(字形)相同义项不同的字即可称为同形字(参见多义字)。但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宽泛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同形字”必须写法相同读音不同(参
  • 系词系词(英语:copula、复数为copulas或copulae、英文简称:cop),又译为系动词、联系动词,在语言学上为表示用于与谓词(主语补语)链接一个句子之主词的字词,比如在一个句子"The sky is blu
  • 蜜蜂花蜜蜂花(学名:Melissa officinalis),又名柠檬香脂草(Lemon balm)、柠檬香草、柠檬香蜂草,是唇形科蜜蜂花属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株高约40-45cm,原产温带的中东地区,随后遍及亚洲及地中海
  • 贝克尔氏肌营养不良贝克型肌肉萎缩症是肌肉萎缩蛋白缺陷造成的疾病,患者可以制造肌肉萎缩蛋白,但功能不正常且无法百分之百有效工作。虽与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有相同的基因缺陷,但表现型有所不同
  • 靛蓝色,为光谱中从波长420到440奈米的色彩,一般泛指介于蓝色和蓝紫色之间的颜色。有一种方法可以观察光谱靛,将一般CD片置放于萤光管下即可反射出靛色。 原理是萤光灯因含有水
  • 艾米利亚-罗马涅艾米利亚-罗马涅(意大利语:Emilia-Romagna 发音:,艾米利亚语:Emélia-Rumâg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大区,由历史上的两个大区艾米利亚和罗马涅组成。辖区形状如三角形,东临亚得里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