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狸

✍ dations ◷ 2025-02-24 20:01:44 #IUCN易危物种,熊狸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南动物

熊狸(学名:)又名貄猫,英文名Bearcat或Binturong(来自马来语,另说来自他加禄语),是一种灵猫科动物。熊狸属于跖行动物,行走的时候脚掌着地,像熊;熊狸的眼睛会遇强光变成一道竖缝,像猫。熊狸的名字就是从这两点相似性来的。

熊狸生活在雨林里,长年在树上活动。熊狸分布于东南亚、越南、婆罗洲、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中国云南也有分布。因为砍伐森林行为严重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加上偷猎使其数量骤减。在很多国家熊狸现在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熊狸有三个亚种。半岛亚种分布在菲律宾,其余亚种分布在菲律宾以外的地方。半岛亚种是体形最大的亚种。

熊狸是一种夜行动物,白天在树上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熊狸身长为60~95厘米,重9~14公斤。尾巴的长度几乎等同于躯干的长度。作为灵猫科成员,熊狸有很多特立独行的地方。熊狸是灵猫科中体形第二大的种类,雌性体形比雄性大出20%。同时,熊狸也是灵猫科中唯一长素色皮毛的动物,其他灵猫科成员一般都带斑纹。熊狸雌性性器官居然长得像雄性的性器(长有阴蒂骨之故,这点类似鬣狗类),事实上,这种雌雄性器相似是猫型亚目的一种原始特征的遗留。

另外,熊狸也是灵猫类中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动物。它的尾巴长有蓬松粗糙的毛,具有抓握功能,能起到第五只手的功能。实际上,只有两种食肉目动物的尾巴有此功能,熊狸是其中之一。而且在东半球,熊狸还是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哺乳动物。熊狸长小圆耳,小眼睛。虽然属于食肉目,但是犬齿不发达,切齿也不如其他食肉类那么特化。主食果子,也取食鸟卵、嫩叶、啮齿动物和小鸟。仍然如同熊一样,熊狸是一种归入食肉目的杂食动物。

熊狸在受威胁的时候会变得异常凶猛,而在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笑的声音。人工饲养下熊狸能活20年,最高记录26年。在同等体形的动物中已经算是高寿了。

熊狸会爬树,能在树枝间跳跃攀爬寻找食物,同时用尾巴缠绕树枝协助维持平衡。它们的后肢能往后弯曲很大的角度,便于头朝下从树上爬下来。

熊狸用位于尾部的嗅腺在树上蹭擦来标记领土,与同类进行嗅觉交流,在树上爬的时候,会留下一道道的嗅痕。熊狸嗅腺分泌的物质气味常常被形容为“类似热爆米花”。

熊狸是灵猫科动物。灵猫科动物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是从猫型亚目(包括猫科和鬣狗科)的共同祖先分离开来的。

相关

  • 蒋观德蒋观德(1958年9月23日-2013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生物学家。生于中华民国(台湾),12岁赴美,(1975年)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79年)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年到美国
  • 甘草次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或glycyrrhetic acid,也叫Enoxolone)是一种五环三萜物质,由草药光果甘草的甘草酸水解得到故而得名。甘草次酸可以看作是β-香树脂醇(齐墩果烷型)的衍
  • 兄弟会与姐妹会兄弟会和姐妹会(英语: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通常以希腊字母命名,并一起通称希腊字母社团(Greek Letter Organizations, GLOs)。在拉丁语中,Frater和Soror分别代表“兄弟”(Br
  •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指某一个人或社会的生活方式,以使用有限的天然资源,达至某程度上的可持续性。支持者一般会以永续发展作为目标,并实践在生活方式当中,例如实践在交通、居住、能源消耗
  • 阿彦达阿彦达(满语:ᠠᠶᠠᠨᡩᠠ,穆麟德:ayanda;?-1857年),字朗山,杭阿坦氏,蒙古镶黄旗人,清朝官员,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
  • 袭击英国胜利米尔斯克比尔港海战(又称米尔斯克比尔之战、突袭米尔斯克比尔 英语:Attack on Mers-el-Kébir),是二次大战弩炮行动(Operation Catapult)的一部分。1940年7月3日,英国海军
  • 仰光省仰光省 (缅甸语:ရန္‌ကုန္‌တုိင္‌း)是缅甸的一个省,位于该国中南部平原区的东南角 (另外在印度洋上的科科群岛亦属于本省)。面积10,170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5,420,00
  •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英语: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AMPAS),中文简称美国影艺学院,是美国一个由逾6,000名电影界的专业或资深人士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同
  • 人类阴茎人类阴茎是男性人类交配和排尿的器官。人的阴茎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根部、体部,以及用以覆盖龟头的上皮部分(包括阴茎体部两侧的皮肤和包皮)。阴茎的主体主要由两个位于背侧的阴
  • 日本铁路运输日本的铁路(日语:鉄道/てつどう  */?)发展始于幕末时期,第一条铁路则开通于明治5年(1872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式铁路系统已深入日本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处于萌芽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