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理论

✍ dations ◷ 2025-08-01 04:29:29 #国际安全,军事战略,核战略,核战争,国际关系理论

在冷战时期,在使用核武器方面的威慑理论作为一种军事战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段期间里,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一个相对弱的(拥核)力量可以凭借其极端的破坏力量阻止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只要其能够在第一波突发袭击中存留下来。威慑是一种策略,旨在吓阻(英语:Coercive diplomacy)其对手采取尚未开始的行动,或阻止他们做出其他国家期望的事情。伯纳德·布罗迪(英语:Bernard Brodie (military strategist))在1959年写到,可靠的核威慑力量必须始终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但不能已经被使用。

在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于1966年的经典威慑著作中,提出了军事战略不再被定义为军事胜利学的概念。相反,有人认为,军事战略现在同样强调威胁和威慑,即使不是全部,也占其大部分。谢林阐释,伤害另一个国家的能力现在被用作防止其作出某种行为的一种因素。为了达到威慑另一个国家的效果,其本国军事力量必须非常强大。因此,可以总结出,以武力为基础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威慑理论的基础,而且在对其予以保留使用的时候是最有效的。

2004年,弗兰克·C·扎加雷提出威慑理论在逻辑上不一致,在经验上不可靠,而且作为理论而言有明显不足。理性选择学者主张以完美威慑取代经典威慑,即假设各国的内部特性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威胁报复的可信度。

在2007年1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资深冷战决策者亨利·基辛格、比尔·佩里(英语:William Perry)、乔治·舒尔茨和山姆·纳恩(英语:Sam Nunn)扭转了他们以前的立场,并声称这远不能让世界更安全,核武器已成为极端风险的因素。他们的理论基础和结论并不是建立在只有少数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旧世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许多国家拥有这些技术的不稳定因素上,而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妥善维护和升级:

据《经济学人》报导,“欧洲高级政治家和妇女”组织呼吁在2010年采取进一步行动解决核扩散问题。他们说:“核威慑对潜在的区域核军备竞赛和核恐怖主义的世界的战略反应远没有冷战时那么有说服力”。

相关

  • 王希季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男,白族,云南昆明人,中国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祖籍云南大理上末,出生于昆明,白族。1942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
  • ɬ清齿龈边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lateral fricative)是辅音的一种,在国际音标中表示该音的符号是⟨ɬ⟩,X-SAMPA符号则是⟨K⟩。该音主要见于美洲原住民语言。法罗语、格陵兰语
  • 西元纪年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语:Common Era,缩写为C.E.),也称西元,是一个被当今国际社会最广泛地使用的纪年标准。其源自于欧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国家,以当时认定的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原
  • 鲁尔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鲁尔都会区(德语:Metropolregion Rhein-Ruhr)是德国最大的都市区,拥有超过1100万人口,拥有多个中心都市。莱茵鲁尔区面积7110平方公里,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
  • 外国人外国人是指非本国籍的公民或人民,反义词为本国人(国民)。中文里该词在汉朝时已经出现。在许多国家中,外国人在法律上的权力、权利和义务如参政权、工作权、财产权等都与本国人有
  • 眼斑龙虾眼斑龙虾(学名:Panulirus argus)是栖息在西大西洋的礁堡及红树林的一种龙虾。眼斑龙虾的身体呈长圆柱状,表面覆盖着棘刺。其眼柄后方的两条棘刺(所有龙虾都有这对棘刺)比其他种类
  • 总供给总供给(英语:aggregate aupply,缩写:AS),指某一时期一个经济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的总和。某一时期一个经济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的总和。总供给
  • 彰2线彰2线 海边-什股,是位于彰化县的一条乡道,东起彰化县伸港乡什股村海岸边,彰化县伸港乡泉厝村、新港村、大同村什股桥,全长2.345公里。本线有解编可能本线自1961年即编为彰2线,惟路
  • 剑井坐标:24°21′23″N 120°38′42″E / 24.356346°N 120.645115°E / 24.356346; 120.645115剑井,旧名国姓井,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的水井,被附会成郑成功有关的剑泉传
  • 摩尔多瓦语摩尔多瓦语或摩尔达维亚语(摩尔多瓦语:Limba moldovenească / Лимб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是摩尔多瓦共和国对罗马尼亚语的称呼之一。历史上摩尔多瓦曾属于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