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命体

✍ dations ◷ 2025-04-03 14:50:08 #人工生命体
人造生命,又称合成生命,是近期出现的生物技术术语,指利用生物技术干预、改变遗传密码从而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研究。创造人造生命是于合成生物学或探索生命的起源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的一个目标。这个词语被用来描述最近把人造合成的细菌基因组转移到一个不同(但有密切关系)的受体细胞的实验。然而,人造生命这个词语与“从零开始”,即由单独的组成部分创造一个生命系统有关。这个目标还未达到。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人工生命,即通过计算模拟研究生命,与机器人学相关的领域。人造生命是指“in vitro”(意为生物体外,在实验室中)合成生物化学产物和其组成物质得到的生命,与使用更宽泛的“人工生命”时通常强调“in silico”不同。W. Wayt Gibbs提出人造生命的三大目标:“第一,通过构建生命了解生命,而不是拆解生命。第二,让基因工程名副其实——使其成为一门通过标准化先前的成果并重新组合,以构造更新、更复杂的系统,而持续进步的学科。第三,拓展‘生命’与‘机械’的界限,直到两个领域重合并产生真正可编程的生物。”人造生命实验试图探究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的一些性质,或者实现更远大的目标——从非生命物质中合成生命。一个人造生命实验的例子:尝试构造自催化的化学反应以模拟可能的生命起源。 参与该实验的研究人员觉得,相对而言,真正地生化合成生命更接近成功而且更廉价,也许比把人类送上月球更容易。2010年,克莱格·凡特的团队用基因合成技术得到的一套基因组替换了一个自然细胞的基因组,得到的一种新菌株,命名为Mycoplasma laboratorium。在新闻发布会上,克莱格·凡特将其描述为“人造生命”的成果。这一说法因以下理由受到批评:克莱格·凡特研究所保留了“人造细菌细胞”的说法,但他们同时说明:“……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从零开始创造生命’,更确切的说,我们能用合成的DNA,从已经存在的生命创造新生命。”

相关

  • 行政院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
  • 病原学病原学又称为病因学是形成疾病的因素。因为不同性质的病原,大致上可以分成直接病因与助因两类。直接病因最常见的是创伤,或者是因为感染或辐射暴露导致的疾病。直接病因不一定
  • 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常见而较轻微的脑部创伤病症,指病人因为意外或头部被猛烈撞击使脑部受震而引发的综合症。其特点为短暂的失忆,清醒后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任何神经系统
  • 狄奎凡氏症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正式医学名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妈妈手,因瑞士外科医生弗里茨·狄奎凡(英语:Fritz de Quervain)于1895年详谈此症而得名。是控制拇指运动
  • 男性化男性化(英语:masculinization)是一个改变一个人的性别特征的过程。男性化者有男性的性征或男性气质。
  • 本生灯本生灯是科学实验室常用的高温加热工具之一。该工具以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的名字命名,而实际上是由他的助手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在1855年改良法拉第原先的一
  • 核孔核孔是镶嵌在真核细胞细胞核核膜中的一种复合物,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流的通道。细胞核内合成的RNA、大多蛋白质与核糖体等进入细胞质的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细胞质中
  • 约阿希姆·弗兰克约阿希姆·弗兰克(德语:Joachim Frank,1940年9月12日-),德美双籍生物学家。现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被公认为“低温电子显微镜之父”。2017年与雅克·杜布歇、理查德·亨德森获得
  • 大气甲烷大气甲烷即大气中存在的甲烷。因为其为最具潜力的温室气体故近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其100年全球暖化潜势为29,即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其单位质量所能产生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
  • Wallace, Alfred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OM FRS(英语: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年1月8日-1913年11月7日),英国博物学者、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以“天择”独立构想演化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