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dations ◷ 2025-04-24 22:05:53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观念史学者使用文艺复兴哲学这一名称来指代大约在1355年至16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时代思想。因此,它与中世纪晚期的哲学有所重叠,后者在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受到著名人物的影响,如大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奥卡姆的威廉和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以及早期的现代哲学,这些哲学通常以勒内·笛卡尔开始——他于1637年出版了《谈谈方法》。哲学家们通常将这个时期划分得不是很精细,从中世纪到现代早期的哲学,并假设在笛卡尔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然而,除了思想之外,智力历史学家还会考虑诸如来源如方法、受众、语言和文学体裁等因素。本文回顾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背景和内容的变化及其与过去的显着连续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结构,来源,方法和主题与前几个世纪的哲学有很多共同之处。显而易见的,自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大部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复兴以来,除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学的著作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与自然哲学有关的道德,道德哲学和形而上学。这些领域为新兴大学的哲学课程提供了结构。一般的假设是哲学中最为“科学”的分支是那些更具理论性、因而更广泛适用的分支。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哲学领域,逻辑提供了一种心灵训练来接近其他三者。
相关
- 网巢病毒目网巢病毒目(学名:Nidovirales),又称成套病毒目、套式病毒目,是一类具有动物和人类宿主(MERS-CoV和SARS-CoV)的病毒。该目下的科有:
- 恶魔蠕虫恶魔蠕虫(学名:Halicephalobus mephisto)也称魔鬼蠕虫、魔鬼线虫,是2011年在南非一座金矿中发现的一种新线虫,生活在地面以下1.3公里深的极端环境中,身长约0.5毫米。
-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
- 结核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经济体系一群经济个体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关系,如礼物经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系中个体间的通货可以互相兑换,任一个体的变动都会对总体造成
- 马尼拉马尼拉(他加禄语:Maynila,英语:Manila),又称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于小菲律宾的最大岛—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今为菲第二大城,人口有150万;乃全国经济、文化、教育和工业中心。2013年
- 维和行动这是一个有关于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历次维持和平行动(简称维和行动)的详细情况列表。该列表详细叙述了历次维持和平行动的时间、行动名称、维持和平行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 铝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Aluminium–air battery)是从空气中的氧气与铝的反应产生电能。它们的能量密度有所有电池中最高的能量密度之一,但它们没有被广泛使用,因为有很高的阳极成本和当使
- 东部非洲东非即东部非洲地区,根据联合国的次分区共有19个国家或属地: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