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电子发射
✍ dations ◷ 2025-09-18 18:38:08 #正电子发射
正电子发射,又称β+衰变,是一种粒子放射性衰变的方式,属于β衰变。在这种衰变反应中,一个质子转化成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中微子。能发生正电子发射而放出正电子的同位素有碳-11、钾-40、氮-13、氧-15、氟-18和碘-121等。例如,以下的方程表示了从碳-11到硼-11的正电子发射,同时放出正电子和电子中微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最常见的两种夸克是上夸克(带+2/3个元电荷)和下夸克(带-1/3个元电荷)。夸克三个一组结合起来就构成质子和中子。因此,带一个正电荷的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而不带电的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构成。通过弱相互作用,上夸克还能改变味而转化成下夸克,这就会导致β辐射。正电子发射就是因为一个上夸克转化成下夸克而造成的。能发生正电子发射的原子核也可能发生电子俘获。对于低能量衰变,电子俘获在能量上占据2mec2 = 1.022 MeV的优势,因为终态少了一个电子而不是多了一个正电子。随着衰变的能量升高,分支系数(英语:Branching fraction)也会升高。然而,如果能量的差别小于2mec2,正电子发射将不能发生,此时只有电子俘获能进行。特定的同位素(例如铍-7,7Be)在银河宇宙射线中是稳定的,因为电子被射线电离,此时的衰变能量对于正电子发射太少了。这些同位素可用于一种称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医学影像技术。注意放出的能量取决于衰变的同位素种类,0.96 MeV的数据只适用于同位素碳-11的衰变。在质量更大的同位素中,质子转换成中子产生的能量小于2me,因此不会自发地进行正电子发射。用于断层扫描的半衰期很短的正电子发射同位素11C、13N、15O和18F通常由天然核反应或人工用质子轰击富集的靶获得。
相关
- 缓步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学名:Tardigrata)是俗称水熊虫的一类小型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有记录的大约有750余种,其中许多种
- 变应原过敏原(英语: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尘螨的排泄物、花
- 巴龙霉素巴龙霉素(英语:Paromomycin),是一种抗菌剂(英语:Antimicrobial),用来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像是阿米巴症、梨形鞭毛虫病、利什曼病和绦虫纲等。对怀孕的患者,用作阿米巴症和梨形鞭毛虫病
- 重组重组可能指的是:
- 2013年中国中东部严重雾霾事件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严重雾霾事件,是指起始于2013年12月2日至12月14日的重度雾霾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入冬后最大范围的雾霾污染,几乎涉及中东部所有地区。天津、河北
- 连接号؋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电磁波过敏症电磁波过敏症(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简称E.H.S.或E.S.),200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发布之新疾病,为由电磁波所引起的各种症状,目前只有瑞典、德国承认电磁波过敏症是
- 邻肾小球细胞邻肾小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球旁细胞),又称JG细胞(JG cells)为肾脏内负责合成、贮存,及分泌肾素的细胞。邻肾小球细胞属于特化平滑肌,主要位于入球小动脉的管壁上,部分则
- 乙苯乙苯(英语:Ethylbenzene,分子式:C6H5CH2CH3)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
- 水经注《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